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1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发展探讨

耿清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时代不断地进步,事物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中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吸纳新式的旅游活动,与市场联系在一起。例如攀岩、露营、主题公园、展览馆等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些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自己的课程设置,可以增加培养景区服务员、休闲娱乐场所管理员等专门人才的学员,按照社会岗位需要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基层岗位,为社会输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旅游;课程;职业教育

一、培养目标的思考

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首要培养的人才,所以对学生的技能开发显得很重要。目前我国很多学生因学习基础差而未能进入到高中院校学习,选择了进入中职院校学习,并且在我国依旧存在着对职业院校的偏见现象,所以中职院校还是面临着生源薄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中职旅游课程的时候,要同时兼顾考虑学生的基础素质问题,思考如何提升他们的技能。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弄清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要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在有无法避免的重复知识时,教师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这样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要注意,要对学生们施以浅显的理论,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加些案例,细致化的讲述,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快速理解课堂。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着重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很多企业都想要上岗即能工作的人才,所以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兼顾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们多进行自主讲解,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但对于学生们的技能培养要避免千篇一律,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个性,可从地方特色、学院特色等方向入手。最终实现学生们“看得懂,感兴趣,愿发展”的教学目标。

  1. 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职旅游方向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呆板、枯燥,教学效果差。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如;采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行为引导等,利用多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教学。实践技能水平是中职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因为旅游业是一门典型的服务行业,需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任务,体会过程中的不足,对自身缺乏的实践技能与知识做出反思。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要更新现有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去切身感受未来工作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导游类课程更要让学生去真实的地点去讲解,提高真正的讲解表达能力。

  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在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但实际中这样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从而造成了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可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门槛,不具备双证的教师就不能担任教学岗位,保证教师的师资水平;然后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吸取新的教学经验知识,应该组织教师去集体进修学习,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给教师。学校应该开设一些激励政策去鼓励教师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

其次可以邀请外界有经验、有能力的旅游专业技能人才来校进行教学,通过专业人才丰富的工作经验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与旅游专业人才的交流,丰富自己的认知与技能经验,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学效率,更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见识,有利于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提升。

最后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轮流挂职,调整教学计划,让教师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并提升技能水平。为了保证教师的挂职质量,学校建立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双重方法去管理教师的挂职过程,邀请教师轮流开展企业工作经验总结大会。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岗位能够游刃有余,面对行业变革可以快速反应,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旅游业发展状况,根据就业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实践课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旅游业信息,提升教学质量。

  1. 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职旅游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向各行各业输送大量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当下的中等职业旅游专业课程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旅游专业教师进行启迪,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