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及其教育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浅论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及其教育价值

宿祎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二队 上海 201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中国精神谱系中,“西迁精神”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特征,在我党、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是尤为重要的精神信念,是促使我国逐渐富强的重要精神。在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中蕴含了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及其教育价值,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西迁精神;艰苦奋斗;教育价值


引言: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在我国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对于现代教育而言,通过对“西迁精神”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高尚品德,促使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具备艰苦奋斗精神,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升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概述

首先,在“西迁精神”中,艰苦奋斗是核心与内涵,其不仅包含了个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状与未来的思考。同时,艰苦奋斗也可以说是一种奉献精神,以牺牲自身的脑力、体力、精力换取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效益,其也可以说是一种艰苦创业精神,我国国家及社会正是在这种精神下逐渐富强。上世纪60年代,西迁人靠的就是一往无前、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在古城西安东南角的麦田上矗立起一所著名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便是西迁精神的由来。总体而言,艰苦奋斗即是指在苦难的阻挠下依靠人们的意志力来实现的目标,且艰难困苦越多就越能够激发人们的拼搏精神。

其次,“西迁精神”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当时的西迁人民面对着资金不足、教学科研薄弱的难题依旧选择将学校建立在西安,且在建校、迁校的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困难,而当时的西迁人民正是依靠自身顽强拼搏、勇于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投身于祖国西部的建设当中。在建校初期,西安电灯不亮、电话不通、道路泥泞,2500名参与建校的施工人员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研究在一年内完成了建校工作,施工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人同吃同住,虽然条件艰苦,但建设工程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虽然面对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教学、科研活动一直没有止步不前,最终成就了中国高教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1. 中国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中的教育价值

  1. “西迁精神”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具有导向作用

在中国精神谱系“西迁精神”中最具备教育价值的便是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艰苦奋斗也是“西迁精神”最好的诠释。在六十多年前,我国西迁人民面对着诸多困难与阻碍,依旧投身于西部教育开发与建设当中,凭借着自身的意志力、顽强拼搏能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反观现代青年、青少年人群,部分人民存在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思想及行为,当面对苦难时,选择止步不前,该种思想及思想严重限制了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良好实现。因此,在现代教育当中,教育领域需要激发学生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利用“西迁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帮助学生们保持时刻清醒、时刻警醒,提升学生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升华。

  1. “西迁精神”对学生奋斗观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西安交通大学迁校、建校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均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待遇投身于迁校工程当中,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散发着“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个人魅力,将自身奉献给了西部发展当中,跟着党、国家的发展计划,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将国家及人民的发展目标看作是自己的目标、将国家及人民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并付诸行动,在实现社会理想的道路中充分发挥出了个人效应。因此,我国教育领域需要充分运用“西迁精神”,帮助学生培养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排除万难、迎难而上,贯彻落实“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精神,促使学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坚持与社会、人民同心、同力,塑造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人生价值奋斗观。由此可见,“西迁精神”能够为学生奋斗观的养成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西迁精神”的理念下,新时代的学生需要勤思考、勤总结、勤练习,持之以恒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1. “西迁精神”对学生理想信念塑造的实施途径

在西安交通大学迁校这一伟大的事业当中孕育了伟大的精神——“西迁精神”,现如今,我国教育领域应当充分利用“西迁精神”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进行重新塑造,培育学生们高尚的品德与情操,促使艰苦奋斗精神能够在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发展与弘扬。在“西迁精神”的要求下,我国学生们的理想应当与国家、社会及人民的理想保持高度一致,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发展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了理想付诸行动,担起个人价值与时代的使命,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绽放自己的才华。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优质、优厚的生活待遇下,很多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逐渐磨灭,因此,在现代教育当中,我国的教育者必须充分挖掘“西迁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为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培育高思想道德品质人才。

结论:综上所述,艰苦奋斗精神是“西迁精神”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在“西迁精神”的支持下,学生的价值观、奋斗观以及理想信念均能够被重新塑造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精神内涵,因此,我国现代教育领域当中,一定要充分注重中国精神谱系中“西迁精神”的运用,培育现代青年、青少年人群的艰苦奋斗精神,促使其能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人效应,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锐,刘畅,周子悦.论“西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1(09):132-136.

  2. 杨亚萍,南亚娟.以“西迁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3):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