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汪志坚

惠安县后西小学 3621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是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但“数感”往往会被人误解其中的含义,被认为是一种数学天赋;其实数感是指个人对数字、数学符号和数学运算的一种感悟。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视,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数学教学中数感教学还存在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中存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改进对策,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问题对策


数学是一门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数感培养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数学要素、体会数学学习中数与运算的实际意义,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1. 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忽视数感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对数感这一词都有所了解,但大部分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数感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而是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计算能力等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数感的培养只是根据教学要求,做出的一些形式化教学,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感培养的效果。此外,有的教师以及家长会认为数感会在学生的不断学习下慢慢具备,认为这种能力会慢慢自己产生,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专门培养,这些对数感认知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未来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自身产生不好的影响。

  1. 对教材的利用不够充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等都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其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的进行知识讲解,忽略了对数感培养的重视,没有真正的利用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影响了教学效果。

  1. 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随处可见,数学知识密切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能够在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在真正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没有注重两者的联系,没有用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贴切的对知识进行举例讲解,还是单一的运用课本中的内容,使学生不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也没有渗透数感的培养,过度依赖于课本案例还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合理的将知识与生活中的趣事进行联系,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1. 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的改进对策

  1.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数感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对数感培养的重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学生为主导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感知数学知识,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数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会学习生活中的数,认识最基础的数字,那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创设出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深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就如教师在讲到数字“1”,讲解它的含义以及运用时,可以给学生举一反三,创设出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给学生讲解“1”代表个数时,可以给学生举例“我想吃1个苹果,我想找1本书送给同学们或者我想找1名学生帮助我”这里面的“1”都代表个数;给学生讲解“1”代表顺序时,可以给学生举例“在跑步比赛中,这名学生获得了第1名”这里面的“1”都代表顺序,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以上的理解也进行举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的进行理解体验,培养学生数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1. 立足数学教材,有效渗透数感培养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学生学习都是从教材中获取大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对教材的利用深刻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想要提高学生数感的培养成效,就要更加全面深入的发挥教材的价值,了解教材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教师也不应该只依赖于教材以及教师参考书,应该在备课时多进行思考,结合学生的总体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有学到认识分数,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分苹果进行创新,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话题进行探讨分析,如同学们过生日时候家长都会准备一个蛋糕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如果家中有三口人的话大家要怎样分蛋糕呢?这时有的同学就会说将蛋糕分成三份,每人一份,就是每人都有其中的1/3,还有的同学会说,将蛋糕分成六份,每个人都有两份,就是每个人都有其中的2/6,然后教师再引入问题,两种方法哪个可以运用呢?然后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再让学生讲解讨论的结果,然后再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动画观看,这样学生就会对分数的概念更加深刻,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1. 理论联系生活,积极渗透数感培养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数学案例都是联系着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将数学知识带进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将知识带入生活中运用,这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加贴切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学习“周长”的知识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工具可以量一量橡皮的一周,然后将总数记录下来,之后再让学生量一量书本的一周,记录下来,之后再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场景中体验,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去超市购物的场景,“一个糖果两块钱,那么买五个糖果多少钱呢?”首先让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之后再引入乘法运算,这样将理论联系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 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视,并且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为学生渗透数感的相关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感,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文萍. 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 2019(80):2.

  2. 季冉. 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8(49):1.

  3. 郑玉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教学交流,2020(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