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杨芳

南宁市武鸣区标营新区小学 530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面临着更多的给予和挑战。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民族特色融入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国的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了五千余载的岁月沉淀,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困难混合风险。在小学生群体中,对中国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小学生都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加强民族特色的融入,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具体分析讨论了如何将民族特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这种方式和手段促使小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小学美术教育事业以及我国文化弘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新课标 传承与创新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宝藏,形成了我们独特又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闪烁着让人不能忽视的魅力。从内涵上讲,我国的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有相互促进的联系。因此,将民族文化特色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本文将目光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具体地探讨了鄂温克游牧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具体融合的方案。充分外巨额鄂温克游牧文化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将这二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本质上的优化和提升[1]

一、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对美术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政策强调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颇具鄂温克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让美术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按照特色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和改革,让小学美术教育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这种环境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擅长方面来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对鄂温克当地的反应民族文化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具体包括当地的人文风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等,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的美术教育课程,充分带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2]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适当地更改。例如,教师可以对教材上第六册中的《高大的楼群》进行替换,让鄂温克地区的孩子绘画《我的家乡》,因为这些地区的孩子对于高楼大厦的影响比较模糊,而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乡十分熟悉,是带有情感的,更适合作为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材第九册中关于浮雕的《浮雕人物》和《浮雕风景》,并不适合鄂温克当地的孩子进行学习和练习,该地区并没有可供教学使用的泥塑材料,因此,可以将该教学内容更改为剪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漂亮有趣的图案,例如小动物、花草、人物等等。

二、利用民俗文化提供特色美术教学素材

从地理条件上讲,鄂温克自治区所在的大兴安岭五岭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包含了一个占地面积为19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天然牧场,该牧场的水草丰美、景色辽阔,同时该地区还有占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左右的森林和猎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很高,在那里可以充分欣赏到最原始的、动人心魄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鄂温克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桦皮文化”,他们经常会用到桦皮进行一些工具的制作,鄂温克族每日都需要进行打猎、捕鱼以及挤羊奶,这些活动中都需要桦皮制作的工具[3]。那里的人们在很小地时候就开始制作手工,例如雕刻、压印、绘画以及拼贴等,他们很喜欢对手工艺进行钻研,尤其热爱在齐民商进行美术创作,他们会将身边的事物当做灵感来源,作为原型来创造独特的美术图案,例如花草树木、山峰河流等等,久而久之,鄂温克族的美术图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带着鄂温克族独特的民族风格。鄂温克族每年都会进行那达慕大会,届时全国各地都会涌入大量的游客,各种民族特色的活动也会开展,例如赛马、蒙古跤、射箭以及服饰表演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把教室移到室外,走进大自然

1.结合自然资源,开设特色工艺课。

鄂温克地区具有留存完成、保护完好的自然风貌,大自然的艺术在这里被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也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通过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鄂温克地区遍地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原料,教师可以对当地资源适当地进行整合,充分利用随处可见的材料,例如卵石片、牛角、家禽羽毛和各种秸秆等,开展相应的手工艺课程。

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对美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印象。随后,教师会按部就班地传授美术创作技巧,然后让学生按照图片上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类比创作,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得到有效的成果,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临摹,至于自由发挥就更难了,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美术创作的天赋,对美术课丧失乐趣和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户外写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组织学生到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进行户外写生,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抱有充沛的感情,同时外界优美放松的环境也会让学生处于更好的状态中,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发展

[4]

  1. 走进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民间艺术。

想要实现,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小学美术教学充分展现民族特色,就必须强调民族艺术所具备的重要性。实际上,各种艺术形式最初的来源都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智慧,是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民间艺术传承至今依旧十分活跃,不可否认其所具备的旺盛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家们将生活中彰显着艺术气息的事物幻化成具有生命的意向,使其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了解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开发和拓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来说十分重要,也可以促进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工艺,结合当地的特点为学生开展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课,例如牛角雕刻、草编、剪纸、桦树皮雕刻等,在这些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得到高水平地发展,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地锻炼,学生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美以及艺术的感知力更加敏锐,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5]

综上所述,想要切实地实现民族文化特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风貌,结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将二者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让中华民族文化和小学美术教育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超.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创新融合研究——以武陵山片区小学美术教育及送教下乡为例[J].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5):2.

[2]孙秀影. 立足当下 深耕细作 巧用资源 锦上添花---浅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与各学科深度融合[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85.

[3]吴晓红. 开展特色课程 浸润龙都文化——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1(1):1.

[4]赵文妍. 得其"文"而入品其"韵"而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策略[J]. 家长, 2019(6):2.

[5]陈捷. 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剪纸艺术[J]. 读与写:上旬,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