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

官磊

齐河县第五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251100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使隔代抚养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检验隔代抚养对青少年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不同方面有正负两种影响。基于分析,提出明确隔代抚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重视隔代抚养中“代际代沟”的影响及注重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隔代抚养;家庭教育;儿童发展

引言

隔代抚养是我国发展长河中出现的又一新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有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是隔辈人抚养孩子。而且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隔代抚养的普遍现象。比如中国的一代圣君康熙皇帝就是由孝庄皇后抚养长大。所谓的隔代抚养,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祖辈来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教养方式;所谓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因生计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长期远离父母、由祖辈或其他亲人照料的一个特殊儿童群体。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牵连着千万户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因而,良好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这其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抚养”的国家,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隔代抚养中的“教”与“养”问题。

一、隔代教育的儿童家庭现状研究

1、隔代抚养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现状

对于隔代教育的家庭,大部分父母回家频率较低,但大多能保持一周一次的联系频率。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地区的电子设备普及率本就较低,加上距离和时间的限制,父母不能及时获悉孩子的具体情况,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频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2、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监护人和父母的教育观念现状

父母通常更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重视物质满足,较少关注儿童的其他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期望。祖辈监护人关注吃穿住行和卫生健康,较少甚至不太关注品德、心理等方面。此外,监护人对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教育主体地位缺乏认识。

3、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监护人和父母的教育行为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采取重养轻教的方式,通常用物质奖励学业,榜样示范作用明显削弱。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祖辈监护人教育方法多落后,如打骂。而且,父母务工和儿童对自己的低教育期望导致儿童的校外教育投入低,即投入在补习班、兴趣班的资金下降。

二、隔代抚养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

1、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

关于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一种是认为存在正面效应,即父母外出务工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儿童学业成绩有提升效应。另一种是认为存在负面效应,即留守儿童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且学业成绩普遍低于父母在家的儿童。

2、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比如,家庭特质对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有显著负面影响。二是影响社会融入。例如,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如班级融入、学校适应方面有不利影响。三是影响自我教育期望。例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经验会削弱留守儿童的升学意愿。

3、对家庭的影响

一是对祖辈监护人造成影响。隔代抚养虽然对祖辈监护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但对其身心健康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隔代抚养给其婚姻质量、社交活动带来消极影响。二是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造成影响。祖辈监护人与已婚子女因隔代抚养行为产生的资源转移,虽然加强了情感交流,但也带来代际冲突。

三、隔代抚养的利与弊

1、有利影响

在隔代抚养中,祖辈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知识,他们在教育和抚养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及问题;其次,祖辈们有着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能够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另外,祖辈们有着慈爱之心,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最后,祖辈们历经生活的洗礼、退出激烈的社会舞台,心态更加从容、淡定,面临问题、解决问题时将会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2、不利影响

祖辈们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教育、智力开发重视不足祖辈们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他们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重视不足。并且祖辈们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创新的方式教导孩子,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性的活动,导致孩子缺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祖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留守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而且祖辈们在对待孙辈的心态上发生转变。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限制,对子女的关爱不够,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都集中到孙辈身上,于是就转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以至于造成孩子任性、放纵的不良习惯,最终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四、如何改善隔代抚养的教育现状

1、明确隔代抚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青少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阶段性的,认知能力是最基础的生活能力,非认知能力对其发展起到更重要的决定作用。隔代抚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但是对青少年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2、重视隔代抚养中“代际代沟”的影响

时代发展、思想观念差异导致隔代抚养“代沟”现象。这会减少祖孙之间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的机会,进而会影响两辈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当祖孙两辈人生活时,父母作为祖孙之间的桥梁,应避免“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及时促进祖孙沟通。

3、注重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非认知能力是青少年身上的“隐形”能力,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等还不成熟,青少年所做的错误决定或行为会危害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所以,老师和家长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应该重视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老师应开展促进青少年非认知能力提升的活动;在家里,隔代抚养家庭中,祖孙之间应该达成共同的目标,以促进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隔代抚养已走进千家万户,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隔代抚养衍生出了诸多问题,摆脱隔代抚养的痛,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侯玉娜.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1):59-65.

【2】张瑶,陈伟.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8(2):90-94,121.

【3】许琪.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J].青年研究,2018(6):39-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