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罗新凯

西乡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汉中 723500

名著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广泛的读者、深刻的教育意义,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令人百读不厌。名著进课堂,意义深远。但是,在片面追求升学压力的今天,名著阅读常常只能成为口头上的阅读,如何让名著走进课堂是眼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学生不读或很少读名著成为事实,初一学生仅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坚持阅读名著,其余学生偶尔会阅读名著片段。初二学生阅读名著的仅有五分之一。初三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读名著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了解名著内容。家长中支持孩子阅读名著的人较少。

名著阅读原因探究

  1. 考试指挥棒下教师自身对名著阅读不够重视。

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中的分值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导向。很多语文教师不愿意在仅仅占2分的名著上花费精力,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试占比分大的阅读和作文教学上。

(二)社会原因

1 家长对语文成绩的不重视是导致名著阅读量少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急功近利,只重视孩子的数理化和英语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的语文成绩;或者只重视语文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

2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静心阅读名著,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作业,是导致名著阅读量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 家长的阅读习惯差,学生的家庭氛围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 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

1让名著进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只有让名著走进语文课堂,才能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只有在语文老师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下,学生才会把名著阅读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

语文教师应该每天布置一定的名著阅读量,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指导,定期检查,对优秀学生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在班级中形成一种阅读名著的浓郁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加入名著阅读中,感受名著阅读的乐趣,汲取名著精华,提升语文素养。名著阅读起初肯定需要制度的约束,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名著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读书习惯。

2加强监督,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引导。每天上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可以让学生讲自己读到的名著中的某一个情节,还可以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或者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总结或答疑解惑,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还应该在班上树立典型,以典型引领的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方法措施

1 利用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选为阅读的名著大多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一般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而且大多已经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知晓名著的大致情节,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乐意观看和值得观看的影视作品作为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中外名著片段几乎都已搬上了银幕,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童年》……将这些优秀电影资源引进课堂,既可以把课讲得情趣横溢,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还可以利用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大致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生《骆驼祥子》时,讲述祥子绰号的由来,再由已经阅读的学生讲述祥子的“三起三落”,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将速读与精度相结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名著,勾画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神游体会的地方。

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步骤,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可以先字词,再词句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理解把握。学会运用一些圈点批注的符号,圆点可以表示精彩警句,问号表示自己的疑问,波浪线表示重要的句子,竖线表示分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会养成,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3 举办读书交流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定期举办读书会,通过对名著篇章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通过讲名著故事,引导学生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人物,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真正将名著吃透读准,理解作品的精髓,汲取其精华,从中受到人文熏陶和情感上的升华。

4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名著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名著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以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
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不会深入地观察生活,更无法准确地把握物象特征,表述语言空洞呆板,简单说,就是缺乏描写的本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学习名著的写作技巧和人物塑造的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来,如人物肖像、言行、神态及环境等,之后进行写生练习。

5 撰写读后感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优秀的名著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课本节选了不少明清的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这些都出自于四大名著,《课标》明确要了解名著基本内容,熟悉作品主要情节,评价作品的主要人物。学习完这些作品,积极引导学生撰写人物评论,评水浒,说三国,谈红楼梦。学生在书评中把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表现了出来。

在学生的笔下,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丰满起来:《千秋诸葛我评说》《杨智何智之有》《也说曹操》……还有那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墓志铭、对联、诗歌,令我惊叹,平日里木讷的学生原来也有一颗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好的名著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课堂上,评人物形象的,描述感人画面,解读主题,续写故事,形式各样,亮点频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奔放式地发挥,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

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会让名著真正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