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思想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3

浅析高校学生思想转变

侯金苹 唐启政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普遍以积极、健康、阳光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着转变。当高校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时,若思想教育课程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展开教育,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必然无法为学生提供满足学生发展的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于如今的高校学生思想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对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思想转变

引言: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是民族兴盛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高校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成长得到健康发展,还可以为国家未来的兴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研讨会中,胡锦涛总书记便已经很明确地指出: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确保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1. 高校学生思想现状

  1. 认知方式过于直观化

高校学生属于一群善于思考且知识层面较高的知识型群体。不过,当社会体制发生新旧转变时总会使人们一时间无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当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相互碰撞时,有很多事情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众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当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会发现现实与理论宣传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容易忽视理论思维,在对理论的认知方面过于直观化。学生在认知方面过于直观化的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自身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对泛泛而谈的空谈不容易接受。现如今的学生由于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加持,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渠道越来越多,致使当代高校学生不会轻易听从说教,很多时候在遇到事情时会主要凭着自己的感觉走。

  1. 个体意识逐渐强化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社会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个体意识的多样性,这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的个体意识被强化提供了一定的契机。由于个体意识被强化,逐渐地凸显了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不愿意将自己埋没于群体中的心态,很大一部分高校学生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均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意识。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普遍不愿意仅局限于教师的引导,对于文化的接受也不满足于书本,而是有较强的自我求知欲和表现欲,大胆思考,大胆观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特有的标签。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无论在何种活动中,都想要积极地表现自己,敢于摒弃旧观念、敢于创新、同时具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意识,当代高校学生个体化意识比较强的最明显特征便是来自于此,他们不会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仅仅只是停留于客观评价方面,而是只要有机会便会身体力行。其实,现如今高校学生的个体意识被强化,相比于过去的整齐划一,如今的高校学生思想更具有个性化、更符合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过,若是在强化个体意识的过程中便忽略了群体意识,对群体活动置若罔闻,甚至将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否认群体意识,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

  1. 人生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

在新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逐渐进入到了学生的视野中,这样一来,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到不同的思想文化,这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和分散化,而且在如此多样的文化形势下,也必然会为学生带来各种困惑和迷茫。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普遍来源于个人对事业的追求,且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来自于外在的物质追求更多的还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高校学生会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寻找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奋斗目标,这类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为需求点,更多的是想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展现自我能力,体现自我价值。

  1. 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当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大多具有多位倾向。根据对近年来部分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成果均比较满意,普遍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迈入小康社会离不开这二十年来的改革。而且,有很多学生无论在思维模式方面还是行为方式方面都一改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均转而积极的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甚至面向世界。由于当代高校学生能够获取到信息资源的渠道大幅度增加,再过去,学生了解新鲜事物的渠道只有电视、报纸等,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们可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资讯,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的竞争意识逐渐被强化。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基本被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潜在竞争,这类学生会在学校期间便开始为毕业后的自己而奋斗,学生们在奋斗进取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增强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而另一种形式便是现时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从学生在学校期间便已经开始了,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德育竞争,是思想竞争。

  1. 对当下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转变的策略思考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所具有的最明显的思想特点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的最基本反映,根据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着的众多问题来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讨论如何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近年来,公寓几乎成为高校学生的固定生活空间,学生逐渐从过去的学校管理人逐渐转变为了“公寓人”。那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好公寓这一空间,对高校学生给予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学生为本,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对高校学生展开思想转变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思想教育进入公寓生活的良好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入公寓生活同时也是思想转变教育的基础。首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加强对公寓内外环境的思想政治改善工作,从细节入手,在公寓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深入细致。比如对于新建的学生公寓,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必须以安全、方便、科学、合理、耐用为目的,为学生配备所需要的设施。对于已经建设好的学生公寓,要对公寓内的设施及时维修、更换,尽可能地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切实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另外,还应当加强对公寓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可以在学生公寓内设立学生活动间、学生运动场地、学生接待室等,以此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对业余文体活动的需求,为开展公寓文化活动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

(二)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时,需要善于发现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普遍具有求新、求异、求乐等心理特点。那么,当面对高校学生时,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学生生活的思想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时,可以尽量以学生喜爱、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这样一来,更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只有有情有理才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开展德育教育为宗旨、以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目的、通过学校活动以及主题讨论会来激发学生激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利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最新思想为高校学生创建精神支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而在高校学生心中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认识事物方法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将课堂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形式将对学生开展的人生观教育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等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到现实问题,使其能够拥有自我甄别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的发生的事物能够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克服很多来自于认知方面的盲目性。与此同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开展如何走入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并帮助学生增长精神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变时,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正面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在高校学习期间、生活期间所碰到的事情。

(四)将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正处于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而言,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鲜事物和知识,由于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多,自然眼界也会更广泛。在这种背景下,便需要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开辟新途径,研讨新方法,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找到能够影响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高校学生对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有一个充分认知,并帮助高校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外,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在高校学生心中建立一个平等的竞争关系,要使学生能够明白,竞争虽然残酷,但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言是一种极为有利的激励手段。不过,竞争有利有弊,有部分高校学生当看到资产阶级竞争观后容易对高校学生引起错误的竞争观念。甚至有的高校学生在实际竞争过程中会出现弄虚作假、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表现出非常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此外,在当今的社会中,是各种不同文化堆积的时代,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通过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来陶冶学生情操,与此同时,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行为规范来管理学生,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去要求学生,力求以培养一代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高质量人格的青年学生为主要宗旨。

  1.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接受教育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虽然身兼教育的重任,但在教育他人的前提下自然需要先接受教育,然而根据对目前教育者的受教育情况来看受教育队伍参差不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着二重性,当一个人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中时,其思想状态必然是不错的,倘若一旦放松学习或者放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时,必然会造成思想境界的不断滑坡。因此,即使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随时保持良好的思想状态,只有自己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保持良好的思想状态最佳的办法便是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教育学习中。记得有人这样说“如果想要给予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先要有一滴水。”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亦如此,要想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作为教育者应当先有光彩的形象。

  1. 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

对高校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时,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比如有的教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完全不清楚学生的思维,不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在哪里,从而导致思想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心理摸清楚学生的想法,才能根据学生所需给予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制定了解学生思想计划,只有先掌握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才能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了实践与理论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科,新时代的学生总是朝气蓬勃的,当面对这些积极向上的学生时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众多的工作中,首先应当清楚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随着我国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快捷,在这种背景下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因此,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才能确保高校的思想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玉琴,袁昊.浅谈高校学生思想管理理念的转变[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0):193.

[2]陈鸿.略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41-143.

[3]杜玲枝,郭金峰,佟国冬,任建蕊.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思想的转变[J].魅力中国,2009,(19):6+5.

[4]彭榕.论新升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与应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6):39-41.

作者简介:

侯金苹(1984—),女,云南宣威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身份证号:唐启政(1974-)男,海南东方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