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生成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生成探究

华嗣强

广西梧州市广平镇中心校 543102

摘要: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们都开始响应号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围绕着解决问题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并提出实施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教师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因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实践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不断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以及推动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存在的问题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并生成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有效解题,而解决问题教学的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核心素养养成效率较低。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树立起明确的相关教学目标,也就是在教材的挖掘上和课堂内容上都没有进行好规划设定,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没有有效的引导方式也会使学生不能够掌握如何运用口诀和公式等。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觉到数学学科是枯燥并抽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呈现下滑的状态,因此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展和核心素养。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也不用于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也缺乏实践和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在解决问题上是无法提出针对的解决方法的,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再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口述讲解方法,很少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并无法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于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课堂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学生更难以去解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掌握重要的内容和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技巧。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部分,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是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套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最终学生解决问题效率也不高,没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失去了对学科的热情。

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生成探究策略

1、制定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教学内容才是教师应该树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这一部分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分成三个小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重温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让学生首先对基础有较深的印象和把握,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投入到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需要教师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教师将班级分为男生和女生,让学生比较班级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哪边更多,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为人数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选出最多和最少的小组,也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比较整个年级哪个班的人数最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熟悉数字并理解到比较数大小的意义。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入教材内容,教师应该从简单的部分逐渐引导学生到抽象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并增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在教材之外要做一些生活化的延申,也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提出的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注重生活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训练和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实践,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和实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个例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鸡和兔子的图片,让学生数清楚图片中鸡的头和兔子的头有多少,然后再让学生数鸡和兔的腿的个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鸡和兔并回答相应的数量,学生在在实践和参与中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小学数学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都应该使用实际的案例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性,学生在体验的时候可以开动自己的脑力和身体,从而不断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在今后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根据上课的所累积到的经验进行解决。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率,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聚精会神地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是对事物充满童趣和好奇心的,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和具有吸引力的道具。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糖果要求学生自己分发并得到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在自己尝试分配糖果的小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更加主动,逐渐养成学生思考和动手的好习惯,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

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马虎,要做到细心,因为中途的一个失误会导致结果的错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路,也要培养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的能力。在面对一些多个解题方法和答案的题目时,学生的思维便是最关键的,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生要在原本学过的题目的改变之后仍然能够独立地去应对。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奶奶身上一共带了50元,现在要去超市购买水果,一斤梨子5元,一斤草莓15元,一斤苹果4元,要将全部的钱花完可以如何购买?”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难度较低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50元可以购买几斤梨子,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回答怎么购买几样水果和分别是多少斤。在这样的问题中,学生会不断地扩大思维,让思考问题不再局限于片面的角度里,那么当学生以后遇到这样的应用题时就会有多种的解答。

5、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适当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能过多地带领学生而是要点拨和辅助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进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过多地依赖教师才会逐渐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保证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能够让学生掌握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并掌握各个图形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观察生活中的相关图形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举例出常见图形的物体,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圆形瓶盖、正方形的纸张等等,教师允许学生画图制作或者带着自己的物品进行展示,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在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之下,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辨认图形,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使用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生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并科学地制定好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伟.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107-108.

  2. 魏琼香.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1(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