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对民族服饰技艺传承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3

“三教改革”对民族服饰技艺传承模式探究

李星昱 汪薇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 广西地区是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较好的地区之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传统下去是职业教育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三教”改革是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根本。完善的“三教”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如何教而决定学生如何学”,从而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职业知识、获取专业技能、养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结合“三教”改革,阐述了民族服饰技艺传承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阐述了笔者的建设思想。

[关键词] 民族服饰技艺;三教改革;改革与实践


引 言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传统民族技艺面临失传或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尴尬的境地。然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技艺恰恰是当今时代急需的宝贵财富,更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三教”改革成为推动中职教育建设的有力抓手。在新时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素质观的要求下,构建新时代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教材、教法改革,以符合高质量的办学服务质量体系,回馈国家,是职教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1.传统民族服饰技艺传承现状

1.1传统民族口口相传技艺方式

大多数民族服饰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紧紧依托本民族的民俗特点,植根于本民族特有的劳作生活方式,同时将本民族显著特征、个性、审美观、价值观等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技艺工艺的精髓,以口口相传作为载体不断传承。而且没有文字记载,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单一教学形式一代一代的传袭至今。

1.2家族中以母女相传方式

传统家族教育模式,培育下一代作为将本民族的文化传袭下去的一种方式也根植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少数民族延续家庭生活方式下,会将传统的技艺融入到传播给下一代的教育中,从而形成了母女间单一的相传方式。出现传女不传男,传内不传外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各个家庭特有的不同技艺方式。总体上也和口口相传有着一定类似的方式相结合。但因个人理解的差异性不一致,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家庭独有的技艺传承。

2.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现状

2.1民族服饰技艺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来至于初中毕业应届生、或少数往届初中毕业生,平均年龄在15-16岁左右。无论是心理年龄还是生理年龄相对都年轻。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对人文艺术类的普及教育偏低。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至乡镇一级,即使生源来至于市一级,相对的艺术教育基础也比较薄弱。从而学生生源总体上对人文艺术的理解以及后期学习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职业教育的规划性同样存在衔接不足。传统教育中,大多数都是以普遍教育为主,以应试升学为主。在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没有开设的。从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是模糊不清的。今后从事何种专业也是没有方向的。到了中职阶段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比较盲从。对专业的兴趣程度认识也存在不足。也会受到家庭认知或者网络宣传认知的影响。

如今,传统民族服饰技艺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还是使用以服装专业教材为主体,而此类教材大多数都是以理论为主。相比较企业生产而言,教材内容往往缺乏实践性,与实际企业在生产环节中差距较大。加之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生产缺乏相联系就导致在教学设置时,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会出现想学学不会,想听听不懂的现状。以致学生对专业兴趣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在实践教学中的时间相对比较零散,导致学生对整个工艺流程的掌握程度熟练度不强,意识不到位。并且学生在完成一项作品时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从而导致其对操作环节也变得比较生疏,达不到集中实践的效果。

2.2校企合作不足,师资力量不完善

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市场导向性。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特别是企业用人需求了解不够充分。企业所需岗位人才要求,学校也缺乏相应的了解。企业与学校也缺乏信息互通,相互合作。其次,教师对企业实践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不能单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市场对企业变革的要求。校企之间的联系紧密性降低,导致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达不到现有教学的要求,以至于在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对现实企业工作环节中的流程要求掌握熟练度不足。单纯的技能培训缺失了企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样也是不能掌握好技能。因此,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运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缺乏解决能力,从而让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符合不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以致容易产生挫败感并有抱怨情绪觉得在学校学不到技能,感觉所学内容没有实际效用。最后学生放弃本专业的工作,或者投身其他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工作。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从事服装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并大多以刚毕业本科院校年轻教师居多,加之其在大学学期阶段侧重于设计方向,对实际实操大多数不太重视,动手能力较弱,而且从教时间也较短,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欠缺。随着国家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各类职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例也明显不足,学校虽然加大外请企业教师到学校兼职授课,大多数外请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了解也不够全面。

3.教改革所面临的契机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任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它具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经济体系的需求,教育力量的建设与我国职业教育相比,有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和完善标准体系,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配套政策还有待完善,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何时出现时必须予以特别重视。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4. 基于传统民族技艺传承模式研究

4.1民族服饰技艺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1. 民族服饰技艺不应是专业课程教育的方式传播,更应该以一种大众人文教育形式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更应该将本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播推广。可以以公共艺术课的形式宣传到每个班级。其次,学校有社团及学生会各类学生团体。可以通过教师作为指导,以社团或学生会为载体,以各类活动的形式进行推广普及教育。通过上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学习、采风或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习交流,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撰写合适的教材,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使用。2019年,我校服装教师组成团队,完成“十三五”职业教育部委规划出版教材《民族服饰品制作》的编写,这本教材突出广西本地民族服饰技艺特色,选取了广西仫佬族马尾绣、白裤瑶数纱挑花、隆林壮族箔衮三种服饰技艺作为典型代表进行编写,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编入教材;挖掘并提炼其中的民族元素,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服饰产品,将广西区域民族服饰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4.2教师到民族地区进行学习

作为职业教育的传播者,教师应多到民族地区与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交流学习。并将民间传统的技艺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往往民间的技法更能贴近生产生活,这也是长久以来辛苦劳作的群众宝贵的生产生活经验。民族技艺更多是艺术及工艺创作的源泉,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验总结。走进民族地区有利于年轻教师熟悉技艺、了解技艺;走进民族地区有利于教师深入生活、掌握技法;走进民族地区有利于教师将理论化为实践,更加深入掌握实践工作环节及技法。

4.3多形式开展民族特色教法推广

4.3.1 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将民族产品创作融入到实训环节。让学生更多地运用学习到的技艺去开发民族文创产品。学生在学习中的目标将更加明确。通过民族文创产品的实训创作,能全方位的掌握项目任务指导书、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技术要求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实训,教师可将实训全过程制作成微课,将内容转化为技艺传承教学资料。

4.3.2将行业、企业以及技艺大师的技法进行收集采样,将创意、设计流程、工艺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完整的资料库、成品资料保存下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内容以及方式。微课的制作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资料得以保存,同时也可以将所制做的微课参与各级教学比赛。教师在比赛中又能诊断自身教学当中所不足之处,进而再一次完善自身教学内容。为民族技艺教育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也提供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辅导先决条件。学生通过各类型的民族产品实训设计制作更好的掌握实践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理论知识等得到更为丰富的拓展,综合素养也能提到有效的提升。

4.3.3 利用服饰展演进行推广。服饰展演更是全方位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汇报。企业也可以通过展演挖掘需要的人才,校企之间也能全方位的进行交流,将教学、教法、教材、人才培养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改革。

4 结 语

民族服饰技艺的传播已不再是单一的教学传播方式,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新时期环境下去研究探索。高速的社会生活及产业变革,需要技艺迎合时代的变革,而变革所带来的改变将是“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新突破。以积极的态度,教师是时代的变革者,而变革者更需走进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利用民族特色改变教学方式,更需要利用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各种创新实践,是需要良性互动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是为民族服饰技艺传承模式改革奠定基础。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者,更需要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冬敏;龙叶先.生产性保护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模式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期刊),2016(06).

[2]蓝洁.民族职教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模式探索 [J]. 职教论坛,2014(09).

[3]温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学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辽宁丝绸,2019(9).

[4]宁钰茹.文化振兴下民族技艺融入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个案研究[J].西南大学,2020(04).


作者简介:

李星昱,男,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研究。

汪薇,女,硕士,正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服装服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