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专业《Protel 2004》课程教学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专业《Protel 2004》课程教学中应用

凃耿峰

福建省漳浦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中职教程的专业性,笔者将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电子专业《Protel 2004》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将职业专业场景应用到平时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在专业角色中,从中吸收相关专业课程知识。

关键词:角色扮演  电子专业  职业教育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担任的工作岗位,比如电子工程师,出纳等,编制出一套与工作岗位实际相似的测试项目,将他们安排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培养他们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模拟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效果,有助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落实。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将课堂中老师教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转为师生共同把控课堂进度,互相探讨问题的教学状态。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能力。其次,可以掌握行业动向,将行业知识有机地渗透进实际教学中。

一.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一定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职业教育要突出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

般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岗位的培训与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从而获得最直接的经验,技巧和专业技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和技能将职业作为职业教育途径,实际上是基于“内在论”理论。

“外在论”和“内在论”是基于教育对人的改变的不同角度进行区分。“外在论”观点持有者认为老师的作用在将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教授给学生,从外部对学生进行塑造。但“外在论”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内在论”观点的持有者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创造力。将职业作为职业教育途径,是典型的“内在论”的体现。

角色扮演法很好的体现了“将职业作为职业教育途径”的这一观点。在中职专业学习中,因其专业性强,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一味通过书本的知识教授,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容易使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往往达不到好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法可以设置专业岗位模拟情境,设计相对应的岗位工作内容,让学生在岗位模拟工作中,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更快融入岗位创造条件。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Moreno在1960年创造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最早的运用是在社会心理治疗上。最早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马克•切撕勒(Mark Chesler)和罗伯特•福克斯(Robert Fox)在《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法》提出的,他们讲到角色扮演教学法能让学生体验到社会人际关系和改善自身行为。角色扮演法更多应用在语言学习中,利文斯顿(Livingston)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色的内在情感,更能创造性,游戏性担任某一角色,激发学习乐趣。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交际教学法引入中国。尤其是在英语,语文课堂中应用最多。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模拟的情景环境中,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有角色分析,道具准备,背诵台词,上台表演等这些步骤。所以有人也将角色扮演法叫做表演式教学。老师在其中担任导演角色,也就教导的角色,学生扮演演员角色,也是学习的角色,形成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因此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电子专业《DXP 2004项目实训及应用》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DXP 2004项目实训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学会用Protel 2004软件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在现今的电子行业中,PCB layout工程师这个职位就是做相应的设计工作。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将PCB layout工程师的行业角色导入其中,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该怎么做,有相当的了解,这样学习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动力。

在角色扮演准备中,我们可以搜索相应的PCB layout工程师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设置跟课程贴切的工作情境,将课程学习内容嵌套进去,同时将现今的行业知识融入进去。

在教学中,我们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组5-6人左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分别选定2个小组来对比扮演。考虑到每节课的只有45分钟,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6分钟。所以就要求每组成员在上课之前要做好课前排练,把握情景内容,感受设定角色。

根据课程中的项目任务,让在模拟工作场景中分别饰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感受到角色的工作设计。

表演结束,让同学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角色扮演的感受,收获体验。

最后,老师针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可取之处,指出不足之处。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跟以往的单纯老师单方面教授知识不一样,角色扮演法需要学生课前准备课程知识,课中表演某一情景,表演结束参与评价。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表演者和实施者,老师是导演,引导者和评论者。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增加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老师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更多的教学经验。所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2.明确所学专业的岗位出路

在中职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具体是干什么用,不清楚以后找什么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目标性不强,动力不足。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感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到所学专业应的岗位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目标更明确,培养专业技能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会根据课程项目内容设计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去处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 陵.Protel 2004项目实训及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晓玲 王妍.角色扮演在《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0),141

[3]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