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开展幼儿品格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开展幼儿品格教育

王艳萍

高县文江镇柳湖幼儿园     645154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深度探讨,论述了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与幼儿教育相融合的有关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融合实践;研究与策略

引言: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文明与智慧。而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融入幼儿教育中,不仅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利于幼儿的良好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与融入,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树立学习理念,快乐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一、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得越来越被人关注起来,人类也日益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及其对现代人的性格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指导意义。所以,中国传统知识已经开始深入学校教学的不同阶段,但是对于幼儿教育阶段学生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并不乐观。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幼儿教育中所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无法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发挥的主要因素。中受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老师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并把部分传统考试内容当成了学前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例如,奥数、珠心算等科目。还有,有些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不包括教师培训课程的就被严重忽略了,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名言典故之类,也就被应试教育的算术、写作等课所取代,而小学的课程中也不能或者说是鲜少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影子,这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对孩子们的渗透。

二、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中国教育蕴含许多良好的内涵,包括勤俭节约、勤劳勇敢、不惜牺牲、尊师重道、美好品德等优秀精神,其中内涵大多是典故和传统由来的,教师就应该用属于他们的方式,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把深刻内涵传授给他们,以便学生认知和掌握。比如幼儿教师可采用讲故事、讲述故事、创设情景,排演戏剧的形式,使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学习乐趣,并在生动的学习中学习到许多优良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是所有我国公民的职责与义务,把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渗透到幼儿教育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主要途径。一来,教师们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老师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便于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二来,教育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纳入孩子的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并掌握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做好祖国文化教育的传播者。

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精髓

在新世纪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但仅有这些技能是不够的,必须特别注重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孩子优良性格﹑健全人格的基础。

(1)从古典诗词中让幼儿感受如画般的意境

为使幼儿充分接受古典熏陶,全方位地感受,欣赏﹑领略古典文学的精美意境和博深道理,我们让小班的孩子以欣赏古诗词诵读,激发兴趣为主,如《静夜思》、《咏鹅》等,一开始,孩子们可能不解其中意韵,但通过反复引导孩子不断吟咏,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就展现在孩子面前。

(2)从三字经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中国的启蒙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众多的启蒙教学教材中,《三字经》当居首位,是中国古代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尤其其中的劝学、勤学部分使用著名的典故,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全文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中班开展三字经诵读,我们将《三字经》分段讲述,每次记背前都依据所讲内容选择一个故事,用“量经定做”的故事让儿童加深对经诗的理解,让幼儿以形象,轻松的方式了解历史上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领域的基本常识。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讲述了北宋仲永从神童到平凡的故事,在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中使孩子们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从朱子家训中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被世界上其他各国人民所赞美的一项美德。《朱子家训》中告诉我们"一粥-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就是在教育我们要节约。于是人们就组织大学校生进行了朱子家训背诵运动,但由于一些语言比较难懂,难记,学生不易记住,于是教师们便将这些语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以指导孩子们诵读,有的教师自己为其作曲,以歌曲的方式唱了出来,也别有一番意境,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勤俭节约的良好教育。

(4)注重良好古诗词学习环境的营造

孩子往往对事情的认识是从感觉出发的,他们一旦感觉愉快,那么精力就容易集中,在做古诗词练习中就会觉得有乐趣,也更乐于练习。基于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希望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古诗词知识的重要性与意义,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教育的形式以符合孩子的个性需要。比如《春晓》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老师在开展这些故事的朗读时,可结合诗歌写作的语境加以引导,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诵读录音,在课堂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还可指导孩子们开展个人朗诵,小组诵读等,在这样的氛围营中孩子们将会得到更强烈的情绪熏陶,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致。

结束语: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着力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深挖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满足教学改革的同时,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要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与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引领与熏陶,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冷雪. 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6):58.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44.

[2] 欧娴岑.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J]. 新校园(理论版),2013(1):179.

[3] 朱亚静.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和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3):924.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2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