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所想、所思、所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1

我谈所想、所思、所做

郝新军

深圳市福田区梅山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49

说起教研故事,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写些近几年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能力发展教学研究中的点滴体会吧。

纵观美术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传统观念和认识的局限性,已不适应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今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兴趣点入手、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在研究中有了如下体会和一些小插曲:

1、教学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针对初一学生绘画水平较低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了名家作品赏析,齐白石的写意国画、毕加索的抽象油画、中国年画,以及部分雕塑、陶瓷、手工制品等图片,让学生直接去感知名家名作的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绘画的基本常识,并向学生传递了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只要用心去创作,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其次,提供现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记得有次在展示教师作品时,学生的情绪高涨,都觉得好看、漂亮,然后就开始议论,纷纷向老师询问:“这是什么画啊?怎么做的?”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在欣赏名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教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评价。同时,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通过展示,讲解,让他们了解美源于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三,提供同伴作品,相互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伴的影响对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要给学生创造分享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在美术室里张贴各类作品,这些作品有本班同学的,也有同龄班级的,还有毕业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在作品面前大声谈论着,非常兴奋。有的不停地追问:“这是谁画的?”一脸羡慕。有的做着怪象,一脸的不屑。有作品的学生兴奋地大叫:“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哈哈!我就知道我画得肯定漂亮!”当教师引导他们说出这些作品的优点时,学生渐渐安静下来,认真地观察着,并不时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着,创作的热情溢于言表。

2、“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大自然是活的教科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为了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融入自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素材,诱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一方面我们会和校内外的一些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如法律进校园活动、区校科技节、市文化节、拒绝毒品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素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来源于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

3、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

活动是载体,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活动实施,学生的能力通过活动展现,研究的效果也通过活动体现。我们遵循课程是活动的理论,为学生组织活动,提供材料,给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发展。我们组织了多次大型校内活动:每届校科技节科幻绘画、艺术节美术作品展、现场书画表演。卡通漫画大赛、图画中的故事、卡通模仿秀、设计吉祥物、法制漫画展览等。通过具体的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能力,也使他们自信心增强。

学生间经验的相互分享,给了学生更广阔的世界。学生对作品欣赏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开始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评价一幅作品,同时也激发学生产生了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强烈愿望。学生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各种经验不断地积累,并且学会了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

除此外,还要综合运用各领域内容:如启发学生听故事、歌曲、音乐,把自己听到的事感受到的内容画下来;让学生看影片、情景表演、木偶剧作画;画连环画,并以绘画的形式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在这些活泼生动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法。

为了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教师认真地准备作品、讲解作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设计多样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学生因为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经验,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忽视的东西,对自己的言行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对学生的了解随着观察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因实践中鲜活的实例而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