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多学科整合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多学科整合有效策略

张保珠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出,带动了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变化,“减负增效”政策在一时变成了中国教育界的热点。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小学生的作业压力,进而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所以,在设计高效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将音乐、艺术、科技等课程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不但对小学语文的发展重要,对其他学科的也一样具有意义。

关键词:多学科整合;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

引言: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授给学生们一些语言文字的初步运用知识,同时培养给学生初步的语句理解书写、翻译与书写,以及口语交际才能。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弥补和拓展,有着加强教学、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意义,对课程也有着弥补和增益的作用。合理的作业布置,通常能够帮助学生优化课堂脉络,实现课堂内外的互动。对于教师而言,要想真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从教学作业着手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途径。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拓展多元的语文作业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活泼爱动的时候,而单纯的“写”让学生感觉十分沉闷,根本无法投身其中。而听、说、读、写则是学生了解各种语文知识的四大方法,而利用这四大方法就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语文感官,使其对语文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进而积极投入其中。写则是语文的经验积累,读、说、写则是对文字的语用,从课内的听到写逐渐延伸至上课时活中的听到写,这才是学生真实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环境中说话,运用语言技能[1]。学生经过“听广播、说收获”“向家人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与同伴一起读书”“写学习日记”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的锻炼,语言知识的价值才能够最大化地展现,而这样的语文作业内容才是最多姿多彩的。

(二)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

语文教师安排作业时,应在确保作业的总量合理的情况下增设语文的实践性任务。明确实践性操作主体,学生通过搜集信息、考察访问、团队协作等多个渠道进行实践性操作,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涉猎广泛,各种方法练习,不仅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造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三)鼓励多学科融合性作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各学科交叉是社会的潮流。因为小学主要是教育而不是专门教学,所以多课程的交叉不但比单独教学趣味性更强,同时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所以将这个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小学时代是学生的童年时期,如果学生对于绘画、艺术、舞蹈、科技、以及信息网络等的好奇心往往更加浓厚,那么假如把这些东西都纳入语文作业中,就极有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多学科整合有效策略

1、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1)拓展多元的语文作业内容

小学生恰好处在活泼爱动的年纪,简单的“写”十分乏味,学生无法投入其中。听、说、读、写才是掌握各种能力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这四个基本方法能够更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投身其中[2]。读是对语文内容的积累,听、说、写才是对语言的使用,由课内的听说读写扩展至课外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从实际的语文课情景中学语句,活用语文。学生经过“听广播、说感受”“向父母报告当天的情况”“与伙伴一块阅读”“写学习日记”等各种方式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学习中的语用能力才可以最大化实现,而这样的作业过程才是丰富多彩的。

(2)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

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可在保证书面作业的数量合理的情形下,增加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确定综合实践性作业主体,采用查找资源、调查走访、组织协作等各种方法开展综合语文实验教学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观念的变化,多学科交叉是社会的潮流。因为小学属于综合教育而不是专业性教学,所以多学科交叉不仅比单一课程趣味性更强,而且也更能够训练学生的整体意识,把这种概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也不失为一个良策。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学生对美术、音乐、舞蹈、科学、信息网络等的好奇心也往往比较强烈,所以假如将美术、科学内容融入语文作业中,就很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2、设计分层、自主选择的语文作业

传统的家庭教育教学作业,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在班级全盘被动接受,但学生们极少有自主决定权,所以应该把家庭教育作业内容定为由师生双方共同选择,学生们也应该感受到尊重,从而成为作业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需要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们“人尽其才”,才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比如:教师们应该在部分作业内容上选择平行的或替代选项,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学会了《小池》这篇课文之后,对于擅长作文的同学们,教师应该将古诗文扩展为更优美的散文或者尝试改写古诗词;对于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应该直接将古诗词里所描绘的景物全部绘制下来,并一同将古诗词附在图画中;如对拍照有兴趣的同桌,应该用拍摄夏天荷塘景致的图片来和同桌共享。

不过,需要引起注意和反思的是,部分学业水平低下的学生对作业的要求也比较少,在学生自己选择的作业问题中,也更倾向于选择抄抄写写、机械性重复性的、不能进行思维分析的问题[3]。倘若一直如此进行下去,学生很难得到更大的提升,学业水平也就不会得到充分提高。所以,教师在挑选学生的充分选择权的问题上,要注意“荤素配合”,设计合理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业水平都获得充分提高,千万不能让学生放任自己。

结束语:教师应深入思考作业设计问题,将学生兴趣与需求置于设计的第一地位,并着眼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能力训练,丰富而多彩的作业会为学生创造新的发展平台,给学生创造自主展现、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掌握语文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知识,从而进一步开阔眼界、培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辉.如何多元化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7(19).

[2]杜彩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34(05).

[3]吴向秀.课程整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摆渡船[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