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研究

刘园

达拉特旗第八小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4300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代表,也是我国民族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各项需求,对学生进行古人智慧的深度讲解,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教师应采取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向学生渗透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以及文化价值,不断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有效提升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模式

引言: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稳定形态,文化是体现民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反映民族自我认同凝聚力的主要部分。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以小学古诗文作为基础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情怀、节日文化、孝道文化、人与自然、爱国等文明情感。

1.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学初始阶段的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形式,因为语文、数学、英语并列称之为小学阶段的最重要学习科目,而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词汇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接触汉语的最佳途径,但是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占据比例较大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专项引导,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理解能力。

并且在不断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上,顺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各项需求,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带领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背诵,更加清晰熟练和掌握古诗古文含义,从而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为了更快速的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传统文化气氛的引导之下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视力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文化背景下影响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在教育教材优化整改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缩影,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认知的基础时期,古诗文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事故或历史事件,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较多的困难,所以教材问题的形成原因成为了阻碍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优化提升的主要原因[1]。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也在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下,不断优化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完善教材、提升教师实力和挖掘多元化教育方法等方式,开展小学古诗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当中古诗文的原意,并且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之下不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功底。除此之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与古诗文相结合的视听节目,通过视频观看和书籍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
3.优秀文化视角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3.1通过整体吟诵,了解文章初步含义
    古诗文是我国独有的文字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韵律美感,所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通过吟诵的教育方式带领学生感知文章的初步含义可以取得较好的反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反复吟诵、思考、揣摩的方式,使其沉浸在朗朗上口的古诗文音韵美当中,从而感知文章的深层含义,可以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课堂教育氛围是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含义的基础,现有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古诗文教学氛围相对较为沉闷,学生无法真正的感受,朗诵的乐趣,所以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并且开展趣味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范读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借助竞赛阅读活跃现有的古诗文课堂教育氛围。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其在小组朗读时融入舞蹈、乐器和民俗活动等元素,并在音乐和舞蹈的烘托之下使学生更加乐意投身到教师布置的教育活动当中,使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王安石先生的《元日》作为古诗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科目,因为文首古诗文是传统文化节日春节的情景描述诗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达到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目标,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教室布置为春节庆贺的场景,并且播放春节的在农历春节氛围的烘托之下,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将诗文的内容进行情景演绎。通过妙趣横生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3.2以情感为导向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古诗文的深度融合
    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可以选择以情感代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方式。因为古诗文当中蕴含较多的情感因素,其中家国情怀、尊师重道,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道德体现。所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向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意识,以此提升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加深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韵律以及产生背景,可以结合现代互联网的搜索便捷优势,为学生预留课前查考的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篇幅较短的古诗文内容,充分展现家国情怀与自身之间的必要联系。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教学之前为学生预留课外查考资料的作业,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查找本篇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杜甫的整个人生经历拥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杜甫一生的经历,使学生深入了解本首诗的创作背景[3]

本篇诗词是在长达八年安史之乱结束之时,百姓已经历经八年时间战乱的痛苦,当听到战争结束时心情出现的变化,通过拓展杜甫其他诗歌,使学生了解杜甫是饱经战乱却非常热爱祖国的代表性诗人,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诗人当时欣喜若狂的心理变化。通过优秀文化的引导,可以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以传统文化为指引,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进而在现代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以更加直观的表象形式将古诗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改善传统呆板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方式,并且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之下有效降低古诗文的教学理解难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更要以传统文化视角作为基础教育引导方向,带领学生在古诗文中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可以在感受丰富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精神世界和情感意识当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此基础上,需结合现代化的应用技术不断改善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弊端,进而在思想文化熏陶和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未来人格的形成和品德培养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秦艳. 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小学时代(奥妙),2020(10):40-41.

[2] 张燕芳. 试析小学古诗文教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20(22):27-28.

[3] 马赓,董俊荣. 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年——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J]. 新课程,20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