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

宋宇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各行各业深度转型中,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变革。大量新兴企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当代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评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囿与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优化路径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崇高使命,要求高职院校围绕经济转型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顺应“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的趋势,以新型教育理念实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满足高职学生成长需要。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囿

1.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高职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养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其本质是一种实用教育,以培养开创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但是,有些高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理解,没有理清创新创业教育重点,过分关注学生能否成功入职,有时忽略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不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甚至造成高职学生压力过大,难以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还有部分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普通的学科课程,套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实质,没能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当下,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有时忽略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扭曲了创新创业教育观,过于重视教育成果,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致使有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过于重视学生就业率与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

2.缺少灵活的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着眼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重在设置学生投入双创活动的氛围,强调以互动的、实践的、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调研、判明、决策和实践的能力。但是,有些院校设置的相关课程不合理,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僵化,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未能融入翻转课堂、实践活动、慕课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不能在校企合作中拓展教育教学路径,没有组织开展有影响和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对相关教学的深层次研究不足,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持续创新。

3.缺乏优质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创建大量校本课程与品牌课程,为学生大力构建实践化、情境化、互动化资源,有效解答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中的疑惑,跟踪学生的相关实践,促进学生成功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但是,高职现有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待提高,少有教师从事过创新创业实践,缺乏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丰富经验。还有的高职院校缺乏高层的教学管理人才,不能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未能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开发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利于高职院校尽快建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双创教师人才的匮乏,师资培训渠道的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学理论处在建设中,使得各高职院校处在创新创业教育摸索中,不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强化师资力量配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讨,广泛汲取相关教学经验,以及大力培养相关教师人才成为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4.缺乏必要的合作机制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引进难、项目孵化难、资金支持少,制约了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高职院校之间的联合不足,与企业互动协调机制还未能建立起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不够充分。地方企业没能认识到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价值,没有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闭环,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口碑不高,制约了教学层面的改革推进。

二、推运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1.正确阐释双创教育含义

高职院校应当正确阐释双创教育含义,加强对双创教育关键问题的解释与说明,广泛形成各方面对双创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实践的深入进行。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双创教育规划,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拟定符合实际的双创教育工作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要点,助力双创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和创新化建设。其次,对双创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层次阐释,围绕着组织开展双创教育教学大赛,还要广泛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体验课程与活动课程,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不竭动力源泉。

2.采用多元有效教学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作为新兴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应更加灵活、多元、丰富且实用,以低成本、高效率、方覆盖的课程形式满足高职学生需要。首先,高职双创教育应当采用更多灵活的班级授课模式,强调以选修课、交叉课、实践课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突破传统课程形式,把翻转课堂、情境模拟、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新型课程融合起来。其次,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深度结合,重视开发一系列微课或在线直播课堂,能够运用云课程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搭建社会化、互动化和实践化的课程新机制。第三,牢固树立从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的意识,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师徒教学、模拟训练的形式,深度融合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的模式,大力构建“众创空间”,在通识型课程的基础上创新嵌入型与专业型课程,包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以及发挥高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教学作用。

3.加大师资力量培养力度

高职双创教育破局的关键是解决师资力量瓶颈问题。为此,还要以社会化思维来充实高职双创教育队伍。首先,加大高职教师人才的优化力度,强调引进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比例。其次,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强调高职院校教师围绕双创研究教育教学课题,跟踪调研高职学生的双创项目,将教学与双创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快速促进高职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的成长。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高职教师提供双创实践的平台,同时让企业专家到校进行讲学,这样可以充分解决当下高职教师不足的问题,让高职学生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双创项目。未来,还要把开发双创教材作为抓手,鼓励一线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基于教材建设体现双创教学研究的成果,明确教师成长和努力的正确方向。

4.促进多方面主体的参与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各方面的广泛支持,需要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建成双创教育联络机制,及时发布相关工作信息,充分展示教学成果,吸引社会对高职双创教育的关注。高职院校还要明确在双创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确定办学主责与自主权,以积极、有为和有节的姿态吸引企业参与,在保护学生权益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参与双创活动渠道,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加强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双创“挑战者杯”的合作,建成区域性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成立专门的双创保证机构,提升双创教育的质量,营造双创教育文化,发挥双方的监督指导作用。

结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使命。高职院校还要把握社会的人才需要特征,明确双创教育的重点,加强相关教学机制的研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互动性与协调性,从而更好满足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崔艳艳.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囿及破解途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5):111-113

[2]杨江朋,李刚,黄娟.高职院校多元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2020(09):52-53

[3]高霞.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36-38

[4]苍英美.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