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立足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刘玲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滨海小学 525400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小学生在圣人先贤的滋养下,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提升其学习、运用的能力,培养其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自觉地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文章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与小学语文的价值等方面,对如何在中华文化中弘扬和弘扬中华文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引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中华优秀文化,既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民族意识、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地承担起传承的责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使命,从根源上夯实基础,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言的应用。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广和传承,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精华。可见,语文教育是一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导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认识、记住、继承传统文化,具有三方面的价值意义:

(一)有益于学生进行汉字的学习

汉语是人类最古老、最美丽的语言。它是“在当代文明里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其本质是模仿山、水、日、月等符号,具有明显的象形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古代汉语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在古代和近代仍然存在着许多相同的习惯。比如,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最后是宾语。因此,强化汉字的词源与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汉语。

(二)有助于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教学工作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许多小学已经把德育教育纳入到了语文教学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忠义”等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进而提升“道德”的素质和精神境界。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工具为本、以人为本”是其根本特征。当前急功近利思想日益突出的时代,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初等教育中贯穿始终。“文学、历史、语言、哲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小学语文课将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与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在教学内容上得到极大的扩展,并凸显其人文属性,让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知识、获取知识,通过知识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社会心理和高尚的品格。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途径

(一)汉字解说,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之美

汉字教学在初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教育的难点。自古以来,能说会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语文教学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透过汉字的形、义、音等结构特点,自觉地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与理解,并充分体会到古人所创造的汉字所蕴含的独特的智慧与文化信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日”、“月”、“羊”、“火”等有明显造字意向的词语,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它们特有的构造。在汉字的解释中,也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礻”与“土”构成的“社”,“礻”代表着祭祀,而“土”代表着土地。因此,“社”就是“礻”-“土”-“祭祀”的意思,也就是土地神的庇佑。因此,中国古代所谓的“社稷”,就是“土神”、“谷神”,是“大地之神”。在中国,社稷是最重要、最原始的崇拜。为了祈求国家兴旺发达,五谷丰登,古代的皇帝每年都要到一处进行祭祀大典,并对此特别的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随着朝代的更换,“社稷”一词就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江山社稷”。通过这种意向形文字的教学,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无限魅力。

(二)通过传统节日,让学生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无论在一年中的哪个季节,都有一些与之相应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它有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和哲理,这是一种无穷的魅力。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体验和了解,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让学生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举例来说,端午节是一种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机会。端午节期间,组织同学们查询、搜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此为主题,让同学们在端午节中充分吸收爱国主义的营养。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包粽子、做香包、朗诵诗词,让学生体验到独特的文化记忆。

(三)经典的诵读,让学生走进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著作由于其对自然、社会、各种生活的独特理解、洞察力而它是中国初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民族精神,又能体会到其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走进经典,深入到传统文化中去,主动承担起传承的重任。在进行经典诵读时,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来进行环境熏陶,从学校的宣传栏、走廊中张贴经典的古词和名言,营造出文化氛围。在进行早读时设置经典诵读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然而,应注意并指出,不能让学生在经典的朗读中死记硬背,而是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死记硬背,不但无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厌恶感。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会用古代故事、多媒体展示、朗诵等形式朗诵经典,使学生体会经典之美。

结束语: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位教师,我们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出一朵“精神之花”。

参考文献:

[1]张莉.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J].品位·经典,2022(13):149-151.

[2]赵应芳.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