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制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中考体育制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

刘欣 ,张译戈 ,吕永鹏

西安市经开第五中学   710018

摘要:当代初中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以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我国政府出台了中考体育制度,因此,此文章主要以体育中考制度为背景,针对初中学段体育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应对方法剖析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提高体育课堂质量和学生体制。

关键词:中考体育;体育教学;改进对策

1.前言

近年来,中学生身体健康出现了较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中考体育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真实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革新。再者,体育是学校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还可以促进初中生生长发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默契和敢于吃苦的狠心。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初中学段体育教学成果来看,体育中考制度下体育课收效不高,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有一些初级中学高层对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存在一些偏差;体育器材种类、数量少,体育课场地拥挤狭小;青年体育教师不足;体育中考没有足够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明确中考体育制度出台的目的,对初中学段体育教学原则、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健全体育设施设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学校对家长和学生普及中考体育的重要性,如此体育中考目标的实现将指日可待,将极大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加强中考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 中考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传统

在很长时间的“重分数、重升学”思想的熏陶下,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发展迟缓。随着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节奏的大踏步前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到了上升期,但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对双减政策和中考体育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能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就可以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没有得到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将多学科进行融合,只教学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状况依然存在,不利于初中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2.2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随着体育中考制度的一步步革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生体育课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但是现阶段初中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时间还是比较少,学生锻炼时间你只有每周的三节体育课和大课间,其他时间都是在教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虽然在素质教育实施下和中考体育制度下,教育部门一直出台为中学生减负减压的政策,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被中考压得喘不过气,已经将所有课余时间和周末话在文化课和作业上,将课余时间和精力用在体育锻炼上已经成为不可能。

2.3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

学校体育项目丰富多样,大项目包括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健美操、滑冰、跆拳道、蹬山等项目,这些年学校体育教学仍然以运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标,主要开展竞技体育课程,比如:田径、球类、之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少,首先是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原因是体育运动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其次是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教育经费不足,比如游泳和滑冰等水上项目和冰雪项目需要建设游泳馆和滑冰场,近几年只有部分大城市的中学建有游泳馆,滑冰馆更是屈指可数;像摔跤、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虽然教学场地和器材可以满足,但是由于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这些项目也难以开展,因此很多初中体育教学选择了田径和球类运动作为教学内容,既保障学生的安全练习,又减少了教学难度和场地及器材的问题。

  1. 中考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改进对策

3.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中考体育和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要提升初中体育水平,转变之前的教育思想观念,摆脱填鸭式教育思束缚,是重要措施。一方面,学校高层可组织教师开展培训会议、座谈会、分享交流会等各项活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分享来提高对中考改革背景的认知、对双减政策理念的全面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思想来引导教师转变陈旧观念,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达成应试的目的,而是从深层次长远考虑个体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学生思想观念的新旧与否,更容易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很多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思维方面已经形成了固化,无法准确认知体育学科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多宣传中考体育和双减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作用和意义。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配合、高度协调的作用下,中考体育背景下的体育课才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双减政策也可 精准落地。

3.2增加课余锻炼时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文化课压力大是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初中学段学校应该引起重视,课余锻炼的概念是比较广泛的,不仅仅是学生放学和假期的时间,同时也包含大、小课间、体育活动和中午等课余时间,学校应该将这些时间充分运用于体育锻炼,以此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比如简单的操舞、广播操、简单身体素质练习。学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做到真实有效的提高初中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赢得体育中考。

3.3优化体育课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优化必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应对中考为目的,所以,初中学段体育教师,要理清教、学、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锻炼需求,优化体育教育内容,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除了体育必考项目外,学校还可以适当的开展健美操、羽毛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还可以开展体育游戏,提高课堂趣味性。另外,初中教师还需发挥自身创造力,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开展比赛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缓解学习压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课堂质量。

3.4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形式的体育课堂大部分掷实针对学生运动成绩进行单一评价,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体育教学评价方式需要顾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随着学校体育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知识、能力、行为、健康”丰富了体育课教学形式,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初中学段体育教学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双减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抓手,所以,建议初中学段体育课堂中,在对学生基本技术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体育知识运用和比赛能力,运用好当前网络优势,用数据检测学生体育训练。学校体育根据自身特色,因材施教,发展优势促进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使中考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稳步前进,体育教学评价的具体化、客观化、促进了以平价促发展的新课改实施。

  1. 结语

中考体育制度背景下,进行初中学段体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中考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重要内容,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要以中学生终身发展为落脚点。中考体育制度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为实施中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理论参考;为了给广大青少年创设健康阳光的成长氛围,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初中学段老师应该肩负起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任,重视体育课堂中教师、学生和课程建设。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过程进行有效完善,满足中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进行体育特长生选材和训练,不浪费学生的天赋。不断强化新时代中学体育建设,因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国家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不断培育具有体育精神、创新精神、实践本领等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进一步强化中考体育政策下初中学段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智鹉.体育中考体制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试化倾向的对策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8(03):79-80.

[2]杨洋,赵波,柳印,潘胡波,雷欢,刘力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及其动态演变——基于CNKI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1992-2019)的可视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6):53-59.DOI:10.15942/j.jcsu.2020.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