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裴增辉

37048119850110004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行业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开发与合理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朝着更加现代化、规范化与高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应用分析

引言

食品流通过程中,监管力度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要务,而快速技术是及时发现食品中残留有害物质的必要技术手段,可以快速检测出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是确保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关口。故而,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价值,对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应用快检技术的过程中,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然容易产生遗漏和盲区,因此,主要对快速检测技术在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快速检测技术优势

快速检测技术是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设施,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或国务院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中含有的特定物质成分或含量进行快速检测,一般快速检测技术可在30min以内显示检测结果。快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满足食品检测工作需求。按照食品分类体系,我国食品共有牛奶和奶制品、冷冻饮料、水果和蔬菜、肉和肉制品、水产品等16大类,16大类中包含了300多个子类,部分食品的保鲜时间比较短,在生产、存储、流通过程中,操作不当就会腐坏变质或受到污染,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食品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传统的食品检测主要依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实验室,购买检测仪器设备,因此传统的实验室检测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可现场抽样、现场出结果,解决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检测速度快。快速检测技术可现场检测、现场出结果,有效减少了样品在抽样、存储、抽样过程中环境的影响,避免了样品由于转运、存储或者滞留时间过长,影响到检测结果。样品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可及时控制不合格的食品,不仅降低了检测成本,而且最大限度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类型

2.1纸片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中的纸片检测技术适合被应用在各种常见的菌种检测工作当中,此技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操作过程不是十分复杂,检测较为迅速。纸片检测技术是以纸片所呈现的颜色作为检测判定标准,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技术的检测精度,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精细化的定量分析效果。

2.2纳米检测技术

传统的纳米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缺陷,往往是将固相酶标板作为载体,进行后续的食品检测。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不仅存在检测速度慢、检测精确度差的问题,同时也较容易出现抗体脱落的情况,这也导致了纳米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较少。新型的纳米检测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可以通过磁纳米材质实现快速检测,不仅有效减少了纳米检测技术的操作步骤,还大大提升了纳米检测技术的效率与实用性。

2.3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所面向的服务检测对象通常是肉制品,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传感器的有效辅助作用下,可以更为精准地获得生物组织的核心物质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同步转化成电信号,进而可以准确地了解生物组织的核心特征。在传统模式下的肉制品安全检测中,检测人员对过往检测工作经验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这意味着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以切实保障肉制品检测工作成效,而生物传感器技术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精准化程度十分优越的传感器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

2.4基因芯片法

基因芯片法是采用微电子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多种学科技术,通过基因探针或者基因片段,按照特定的阵列形式,将其固定在玻璃、硅片、塑料、尼龙膜等载体上,形成精致紧密、错落有序的DNA分子点阵,再将其放入到样品溶液中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判断出检测结果。基因芯片法操作简单快捷,一般4~6h可出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高,准确性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一次性对大量样品的序列进行检测,将其运用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样品检测效果。

3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具体策略

3.1拓宽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状况来说,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及检测标准,对食品快速检测试剂和快速检测产品的性能测试方法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了广泛认可。因此,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要构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食品安全检测新标准,进一步拓宽快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范围,同时提高技术应用质量。相关单位部门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部门等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促使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获得更为良好的认可,为技术的深层次创新和广泛应用奠定必要的条件基础。

3.2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有的快检技术足以支持基层食品安全的大范围监管,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发普及性更高且时效性更强的快检技术,研发过程中持续加速“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从而为实现快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快检试剂开发商通力配合的“产学研”优势,实现从深层研究到现实应用的快速过渡。建议由市级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牵头,建立基层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的成果转化基地,从技术研发到批量生产,最终满足基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实际需要。

3.3规范化管理相关配套机制

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检测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切实满足基层大面积、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初筛工作要求。所以,保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成效,要对相关的配套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①应以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培训作为出发点,更加全面化和系统化地指导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保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质量。②应尽快将快速检测技术和食品溯源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统筹规划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时,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相关数据上传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促使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溯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落实配套机制的规范化管理。

3.4打造智能化监管系统来提高监管服务效能

打造智慧市场监管平台需要依靠大量终端设备和云端数据库,建成智能指挥体系或指挥中心,进一步将食品安全监管服务扩展到线上和线下两套执行体系中,逐步实现对食品流通情况的全方位实时动态感知。针对重点抽检单位,如学校食堂、餐厅、商超应安装摄像采集设备,实时抓拍取证,使得食品流通渠道和终端销售网点不存在监管盲区。同时还需引入智能计量系统,追溯食品源头产地,对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所有商品附加条形码,保留数据样本信息,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可追溯、可对接、可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要通过进一步拓宽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保障机制,完善第三方快速检测技术产品评价机制,对技术应用相关配套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几方面来实现,从根本上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促进食品行业长远稳定的发展,保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昆山.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2(23):61-62.

[2]何凤丽.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食品,2022,28(4):121-123.

[3]周海燕.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2021(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