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中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陈志贤

福建省南安市第六中学 362300

要:智慧课堂教学是顺应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产物,也是智慧教育落实到课堂的有力抓手,对未来智慧教育全面融入校园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直在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旨在通过智慧课堂大数据、教学智能终端,让学生以自己的需为中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让老师精准把脉学情,实现因材施教,成为学习的引路人;从而达到让教学提质、增效、减负的目标

关键词:智慧课堂  大数据  精准教学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未来已来,学校应该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创建智慧校园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进一步高质量超越发展的引擎。构建智慧课堂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微观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是教育信息化价值能否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课堂”成为智慧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校在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及带动下,积极践行教育变革,引进OK智慧课堂大数据技术,教学中引入了全新的学习工具——师生人手都有一个智能化终端。这在当时的泉州市属于走在教育变革的前列,在南安是首创,这为“智慧课堂”的研究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三年规划(2020——202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学习大数据为依托,形成数据的采集、抓取、筛选、挖掘,为智慧决策提供数据模型,从而准确把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积累教育智慧,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邀请OK智慧学习研发团队进校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老师们转变了观念,慢慢接受了新的教学方式——由传统单向的灌输变为互动的学习,由终结式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老师们积极申报智慧课堂研究课题,《基于智慧课堂大数据的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研究与实践》通过泉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智慧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力提升实践研究》为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

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课题组老师们从《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 智慧学习》《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学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等论著中学习智慧课堂新理论。学校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是时代赋予老师的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与思考,课题组老师们写下了多篇CN论文:《大数据支持下的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谈大数据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创建》等。

探索教学智慧,建构学习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前包括老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但是学生有没有预习,老师并不清楚;预习效果如何老师也不清楚。这时“教”与“学”的联系方式过于简单,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交流;传统的课中学习阶段,老师的职责重在知识的讲授;传统课堂课后阶段是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是统一的,作业反馈是滞后的。一般是学生在第二天提交作业,老师批改后才能得到反馈,作业讲评也是统一讲评,缺乏精准、有针对性的辅导。

而在智慧课堂学习研究中,老师们建构了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前,以学定教。在教学新课时,老师先通过OK教师平台推送微课、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发布自主学习效果检测题。通过智慧课堂课前导学,一方面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有了一定掌握,同时又能通过学习机及时反馈课前学习存在的疑难与困惑,了解课堂活动预告,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预习的结果反馈给老师后,又能帮老师进一步确定备课的重难点,调整课堂知识点容量。智慧课堂的优势主要是对学生学情进行智能诊断,让老师能够精准把控学情,备课有方向,大数据的神奇魔力在这里得以体现。

在智慧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从知识灌输转变为学法点拨,从“教书先生”向“学习导师”转变。比如物理中电阻的学习,很多学生一听就懂,对一些定律张口就来。但是一大部分孩子到了自己练习应用时一做就错。这时老师在课中就可以当面练习,再通过平台即时数据生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定律的练习应用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智慧课堂基于学习机的课后学习冲破课堂的围墙,飞越时空的距离。学习机的课后练习大数据分析诊断学情后,老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未知点,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再次推送微课或者课件,重点开展个性化辅导。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反思。以前,课堂与课后的距离很远。现在,随时都可以传音,每个学生都能在屏幕前与老师实时交流、反馈。

实施智慧校本,精准定位学习

当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利用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提升学生的隐性学习质量。智慧课堂在这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智慧课题组的老师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校本课程,语文组洪丽纯老师编写《智慧课堂写作课程》,其中有很多这样的写作实践诸如:请仔细阅读老师写在学习机上的评语,并按修改意见升格作文;任选一篇学习机里同学发布的作文,运用评价方案,给他打分数、写评语。洪鹏水老师的数学校本作业利用智慧课堂线上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精准的数据记录下答题情况、参与讨论情况、答疑情况及最后小组作业展示情况。并对线下小组中的个人贡献、小组合作表现等进行量表考评,并把量表转化为平台直观数据,充分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吴白瑜老师的外语智慧校本作业中,利用三维建模、人机交互等技术,打造“师—机—生”一体化的互动型作业环境,支持学生在学习机上开展听、说、写、译等活动,并通过平台数据展现学习过程。这一系列探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结语

智慧课堂实践开展以来,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以前新课教授前,学生大多数没有预习习惯,现在95%以上的学生依托于导学案,能自主学习导学案预习新课、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中OK学习机上的“随堂练习”,大部分学生也能按时完成,学生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评分,统计分析,老师对学生答题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讲评更有侧重点,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课后,以前学生在家练习,师生很少交流或交流不及时,现在通过OK机交流能达到80%以上,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同时使用智慧课堂平台实现了精准教学,如讲评课基于完整的数据统计分析,不讲、略讲、精讲部分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贾云海 《智慧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雷懿 《智慧课堂发展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21)

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课堂大数据的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批准号QZDJKT2021-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