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道德故事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让传统道德故事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夏洋友

泰顺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将传统道德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当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可以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从“运用传统道德故事,实施学生思维引导”、“依靠传统道德故事,增强学生认知体验”、“借助传统道德故事,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应用传统道德故事,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几个方面对传统道德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落实传统道德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地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道德故事;道德素养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年版)》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教育目标。然而,受心智发育水平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相对有限,这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利于他们的道德素质构建。为了改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提升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效果,以传统道德故事为素材的教育模式得以出现,这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1.运用传统道德故事,实施学生思维引导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先做好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因为只有当学生产生了道德思维,他们才能听得懂、学的会,从而主动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与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的学习。

基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考量,教师可以选择在导入环节运用传统道德故事,借助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实现对他们的思维引导,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以《学会宽容》的教学为例,对于已经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学会宽容对于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思想素质培养非常重要。基于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教师选择以“将相和”的故事对他们开展关于“宽容”的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蔺相如,教师先给他们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蔺相如是一个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的人,让学生对蔺相如的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讲出“负荆请罪”的故事。在完成故事的分享之后,教师提出“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人们更多的是感慨廉颇知错能改的品质,但我更敬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品质,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更值得你学习?”的问题。教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表面上是让学生二选一,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廉颇、蔺相如两人的优秀品质,由此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提升他们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会以自己为对象,给学生讲一讲自己遇到过的关于宽容的事情。这么做的目的是将故事照进现实,实现教育内容与生活的有效关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宽容,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宽容别人,由此来完成对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

2.依靠传统道德故事,增强学生认知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认知体验,因为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中产生真切的体验感,才能让他们产生认知和经验,从而实现对他们的道德教育。

以《说话要算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守信”,这是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基本构成内容。但受心智水平制约,小学生对于守信的认知有限,他们不理解守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对于不守信的后果也缺少认识,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价值观念上构成中出现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选择以“曾子杀猪”的传统道德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明白什么是“守信”,人为什么要“守信”。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会将故事以读本的方式发给学生,并随机挑选学生进行分段朗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状态与教师教学节奏保持一致。完成阅读之后,教师会提出“曾子为什么要杀猪?”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守信的事件,并以此为素材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实现对学生认知体验的强化。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告诉学生,古人注重名节,所以他们非常看重信用和承诺,只要是承诺他人的事,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做到。并给他们讲述了“季布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故事。

在传统道德故事的辅助下,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守信”,更明白了“守信是立人之本”的道理,本课的教学目标由此得以完成,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3.借助传统道德故事,强化学生道德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就需要让道德故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道德故事设计师生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以故事中的内容为基础去思考,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获得教育,实现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以《父母多爱我》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父母多爱自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针对这一内容,教师选择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素材,并为学生设计了两段式互动学习活动。在第一段学习活动中,基于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教师选择借以助信息技术为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的方式了解故事内容。观看完动画故事之后,教师会提出多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了解程度,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

问题1:孟母为什么要搬家3次?

问题2你觉得孟母为什么要这样做?

问题3你认为孟母有必要这样做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会对他们当下的思想状态有所了解,之后教师选择进行第二段学习活动。

在第二段学习活动中,教师会给学生讲自己小时候与父母发生争吵、父母对自己非常严苛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自己,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之后,教师会邀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让他们将自己心里的想法都表达出来。最后,教师会表示等到自己长大了才明白小时候父母对自己严厉都是因为他们爱自己,就好像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搬家三次一样。引导学生去理解父母的行为,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有过那些不当的言语或行为,由此做到以传统道德故事完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成为尊敬父母、爱戴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4.应用传统道德故事,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就必须要做好多方面教学工作的设计,以科学且有趣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确保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

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设计角度来看,其内容都是以道德素养为基础所设计的,教师要能够挖掘出这些内容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对其予以展示,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获得道德方面的教育。以《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思维水平

1

故事名称

传统美德

孔融让梨

尊敬兄长、谦让

曾子杀猪、季布一诺

诚实守信

……

……

的基础上,为学生准备了“孔融让梨”的传统道德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学会谦让,成为像孔融一样尊敬兄长的人。完成该内容的互动分析之后,教师会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并将“孔融让梨”、“谦让”以对应的形式填入到表格之中(如表1所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让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对应哪种传统美德,也将其填入到表格之中。待到大家都完成分享之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表格内容的回顾,并对其中的传统美德内容进行强化记忆,由此实现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构建起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传统道德故事作为教育素材,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助力。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应用传统道德故事时,必须要做好故事内容的选择,保证故事可以调动他们的状态,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以故事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可以将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实现对学生错误思想、行为的纠偏,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芳,刘景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故事的文本分析及编写建议[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6):69-72.

[2]王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2(5):38-39.

[3]王洁雪,刘彦文.《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故事分析和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学周刊,2022,26(26):148-150.

[4]施彩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策略探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教师,202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