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2

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浅谈

李墨染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三中学

[摘要]认真搞好班集体的管理工作是确保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班主任作为直接管理人,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积极组建学生融入班集体管理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强化了自身的能力,也促进了班级整体的荣誉建设活动。尤其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尤为重要的,班主任必须充分抓住这一要点,积极地进行各项管理活动的打造工作,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典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向班级内的典范学习。

一、认真观察学生学情,关注学生成长

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根本学情特点,尤其当班主任接任一个新的班级的过程中,必然要结合学生的所有表现情况,进一步衡量学生的学情,为后续进行班级管理和促进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而且,学生在初入一个环境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才能全面融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带动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初中生活,减少学生的不适感,避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情调查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情,针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和敏感的学生要积极引导,给予其更多关注和关爱,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将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这样班主任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进一步輔导做好铺垫。

班主任在观察学生学情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因素以及学习情况,还要进一步去挖掘一些不明显的因素,以全面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下全面发展。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生长期,心理尤为特殊,班主任更要给予其极大的关爱之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充满活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在新的集体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为高中甚至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班级管理应该尽量以关爱为核心,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播撒爱心,使学生能够感受班主任的重要作用,逐渐将班主任作为良师益友,进而以爱的教育为主旋律,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耐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在某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发现一名男生经常不写作业,并且屡教不改,班主任与其他课任教师沟通后发现,该名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上存在较大问题,很多时候多数科目都无法及时提交作业。同时,班主任通过对其学情的了解和调查发现,该名男生在小学时学情较为特殊,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家庭条件有限,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条件。为此,班主任可以私下与其父母沟通,经过了解,该名男生回家之后经常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和农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父母并不知道该名男生没有完成作业,学生以在校内已经完成作业为由,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经过沟通之后,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换了一种管理方式,在课下为学生写了一张纸条:***同学,老师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孝顺和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非常欣赏你,但老师发现最近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这里也总是少了你的一本作业,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呢?学生本身品质不差,在看到班主任的纸条后便有所改观,随后,教师再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孝顺之心和责任感,积极引导该名学生正视学习的重要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引导后,该名学生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也充分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唯有努力读书才能真正为父母减轻负担。而教师在后续与该名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发现,家长也在积极鼓励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便改掉了以往的毛病,努力投入学习中,并且在期末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认真引导学生发展,启发学生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做好启发工作,这也是初中班主任工作四认真中的一大要点。学生本身具有不同的学情特点,而经过学情调研以后,班主任必须进一步结合学生的根本情况,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规范学习行为,促使其健康成长,这也是班主任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唯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全面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各种合适的场合以及教学路径,全面为学生渗透一些新思想和新事物,以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的价值观,热爱生活。而且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再局限于初中课堂或初中的学业内容,应将眼光放长远,积极地开阔自身的眼界,陶冶情操,接触更高质量的内容,促进学生在内心形成一定的学习价值,同时使学生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秉持高质量的发展意识,做好自我建设和提升工作。而且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引作用,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例如,班主任在对初一的学生进行学情调研时发现,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但其个性发展较为复杂,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其影响较大,目前其学习状态较为急躁,学习成绩较差。同时,班主任在与其他学生和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该名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并且有逃课的情况。了解到这些问题后,班主任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希望其他学生可以在学习与生活上帮助该学生。而且教师在讲述不良少年的话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这些不良少年的理解,非常贴心,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其给予充分引导,将学生解救出困境,走出人生的黑暗时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该名学生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对班主任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善,愿意与班主任交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另外,家长也需要给予其一定的关心和指导。

三、认真组织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而学校也需要切实可行的管理活动,以确保充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育引导功效。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落实育人目标并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力锚,起到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班主任作为最贴近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应积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德行的重要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准,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力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面对大量烦琐的非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差异化水平,班主任一定要保持十足的耐心和专业,形成良好的管理路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引导学生的德育工作,方能将班级管理和育人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