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数智化课程建设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数智化课程建设探索

周婷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智能建造技术正在塑造工程咨询行业的业态,也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数智能力要求。本文从智能建造对工程造价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出发,探索工程造价数智化的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能建造;工程造价专业数智化

1智能建造时代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变革及业务素养需求分析

1.1智能建造时代数智化引发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变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行业传统模式正在发生颠覆式变革,“数智+”与“跨界融合”成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标志性特点。智能建造时代的数智化变革,重塑了建筑行业、生产与管理模式,也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义。这种变革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随着工程造价工作要求的综合化与复杂化,工程造价人才必须在通晓工程造价知识理论、掌握业务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能力。

1.2智能建造时代工程造价人员核心业务素养需求分析

智能建造时代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核心业务能力的实际需求与结构发生变化,无论“业务数据分析与预测”还是“管理决策”,它们在用人单位业务需求中的重要性都在显著提升(管理决策也要基于业务数据分析)。这也直接反映出当下以及未来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才能在智能建造时代数智化发展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工程造价行业内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2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数智化课程建设

2.1以“数智化”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升级

首先,应从顶层设计上完成数智化重要性认识的转变,要将其作为学科发展和专业革新的基础,并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以此实现数智化升级和内涵式发展;其次,应以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将大数据、智能造价等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内容作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教学、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外联合实习、学生科学竞赛与创新创业训练、师资培训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数智化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实现其与原有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要基于数智化视角,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数智化优化升级,按照年级高低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将实践教学阶段分为通识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个性化实践四个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紧扣数智时代财会职业发展需求趋势,适度剔除非重点内容,合理压缩课程数量与学时,为大数据分析、共享与智能造价、一体化系统等课程内容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

2.2教学内容重构

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容易出现不相融的“两层皮”现象,为了使学生在建立本专业基本知识框架的同时掌握智能建造时代下的工程咨询新方法、新技术,教学内容设计应满足覆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构建运用数智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程序性或结构性知识,让数智知识和本专业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需求,遴选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点,以工程咨询实务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引领,通过知识点渗透、知识面融合和知识体系重构三类方法,根据数智技术为支撑的造价管理实务问题解决过程,构建结构化或程序化知识模块。

鉴于此,首先实现数智技术与专业知识点的渗透,完成数智技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初级融合。以造价专业的传统课程“建筑材料”为例,调整现有“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增加工程材料大数据分析内容,以造价软件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材料市场价、信息价、建材知识图谱等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行综合价格指数、价格相关性分析、成本敏感性分析以及价格预测等应用,为后续基于大数据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其次,实现数智技术与专业知识面渗透,完成数智技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中级融合,基本重构专业数智课程体系。精简原来基于传统方式方法而进行价值管理、成本管理和合同价款管理的课程内容,增加运用BIM技术和大数据驱动的数智工程咨询所需掌握的关键技术,提高工程造价本科生的数智运用和管理能力。

再次,实现数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构,完成数智技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数学、统计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BIM和智能建造,建设融合“智能+造价”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如面向低年级同学开设“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工程思维。

2.3充分利用BIM+智能制造进行工程造价实践教学

在BIM实践教学方面,以BIM实践应用为主线,建立与理论课程逻辑关联的BIM应用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层次开设BIM决策、BIM设计、BIM招投标、BIM施工管理(5D)、BIM竣工决算和运营课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采用课内BIM实验或者单独开设BIM实验。提高层次则基于OBECDIO理念进行BIM项目设计,以难易适宜某个工程项目贯穿整个项目实训,按照AutoCAD与BIM建模、BIM建筑设计、BIM结构设计、BIM招投标与成本管控、BIM5D项目管理等5个主题开设BIM项目实训。

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助力数智实践环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模式,如BIM虚拟仿真平台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能够完成建筑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能够完成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实验项目。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过学习BIM5D建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应用。在课程设计中,锻炼学生对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的事前控制和事中调整的管理能力,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性、动态化,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更精准。

3智能建造背景下数智要素嵌入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建议

3.1加强数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应当加大对工程造价数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从而为数智化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应当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引入新的技术和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技术支持中心,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帮助学校解决技术问题和提高技术水平。

3.2加强对教师的技术教育和培训

高校应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资源,以提高工程造价课程教师的数智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技术团队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提高数智化工程造价应用积极性和效果。此外,还可以联合地方高校开设相关的数智化技术教育和培训课程,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数智化技术培训。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造价人员工作环境、技术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工程造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工程造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机构,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当立足学生发展、创新教学理念、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产业需求及工程实践要求,在智能建造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下,以数智化造价人才为培养目标,从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构建工程造价数智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立杰.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工业建筑,2023,53(06):256.

[2]胡仕婷.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6):154-156.

[3]黄琴,刘岿.信息化时代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以《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课程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