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浅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娄振宇

长岭县新安镇第一中学 松原长岭新安镇131525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学生初步认识外界环境、地理地貌、地理气候的主要途径,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轻松愉悦的学习地理知识,以地图为教学的主要载体,进行地理知识内容的讲解,成了教师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特点探讨了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

前言:与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相比,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探究欲望,学会利用地图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地图中掌握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将原本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化、信息化,便于学生更好整理地理知识的整体脉络,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1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特点

1.1综合性

在长期的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开展中,学生能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思维,以此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分析,并在掌握基础性的地理知识时,能够在读图、看图、剖析等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在知识理解分析以及实际运用解决问题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1.2开放性

以图导学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利用,通过教师搜集到的各种类型图片以及地图材料,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视野。并在教师积极引导教学下,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进而更加深入去探究地理知识,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究地理知识。

1.3基础性特点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性特点,能够使学生在刚接触到地理知识时,直观的进行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乐意接受地理知识的教学,更加轻松的学习地理知识。并且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能有效发挥出以图导学的优势,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并熟练掌握。

2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运用方法

2.1基于以图导学,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要了解地图中的信息,还要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到地图中,以此构建易于自己理解的地理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借助以图导学模式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尤其在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地图中知识内容进行一一对比,最终完成地理知识的动态总结。

例如,在学习“省份简称与位置”相关内容时,由于这些知识内容缺乏相关的联系性,不利于学生掌握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临摹方式掌握各省份地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在自己画的地图上准确标记出各省份的全称,并在下方空白位置写出各省的简称。为了避免学生将各省份的简称记忆混淆,可要求学生按照从沿海到内陆的顺序进行记忆。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在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还有助于学生完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活学活用能力。

2.2基于以图导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依托,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中所用的地理图像,然后借助这些地理图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巧妙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特色情境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以往教师习惯采用强制性灌输模式,要求学生画出本课知识的重难点,然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化记忆。此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容易引发学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缺缺。而以图导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便于教师借助地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讲解“长江源流概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观察“长江流域景观图”、“长江流域气候图”等,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长江上、中、下游地理划分依据,了解长江流域气候、农作物等基本情况,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此期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地图情境创设作用,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成效。

2.3基于以图导学,强化地理教学知识

地理学科中的地图可以准确描述地理空间信息,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探究,使其在探究中能够将地图中的信息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位置与范围”相关内容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模式,对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探究,适时进行教学指导。教师可以以纵向竖排为基准,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本地地图,并为各小组设置不同的地理探究任务。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地图优势,经过组内热烈的交流探讨,最终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地理知识,构建清晰的地理知识框架,学会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奠定基础。

2.4基于以图导学,引入小组探究学习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依据自身的理解,阐述自身的独特见解,并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图像的理解与分析时,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形成学习方法的共享,以此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图像分析技巧,从而在深入进行合作探究时,能够让学生以自身观点进行表达,并结合小组内成员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得到令学生满意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世界地图进行观察,并在提出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生观察这张世界地图时,会很清楚地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大西洋西岸和南美洲东岸之间的轮廓十分相似,那么这是巧合现象,还是大陆由整体分裂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面貌?通过问题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以通过地图中其他的吻合现象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中找到答案。

2.5基于以图导学,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信息化进行融合,才能充分激起和调动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地理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享受到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以图为主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良好教学环境。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各类地图图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形式生动展示,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地球运动的动态图片进行呈现,并在认识经纬度以及赤道时,将基多赤道纪念碑与格林尼治0°经线的图片进行重点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还可以将经纬线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比较生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图导学模式下的教学与实践应用,可以很好地培养中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使得中学生在整个地理课程中,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并在教师科学运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小林.浅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师),2019(11):1-1.

[2]黄德贤.浅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7):83.

[3]杨宁.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中),2017,000(005):136-136.

[4]黄晶文,邓欧,李亦秋.“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4}(02):1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