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初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策略

郭佳

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接龙中学

    摘要: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的思想品质,它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勤奋精神、自强精神、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仁爱精神等。民族精神近年来在初中生群体中有弱化的趋势,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富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课堂历史故事的载体传承民族精神,二是通过活动课诵读历史人物的的名言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从剪辑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视频中感知民族精神,四是在班级黑板报中开辟每周一位杰出历史人物专栏以宏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民族精神:渗透;策略

    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的思想品质,它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勤奋精神、自强精神、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仁爱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强盛的精神动力。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精神,是初中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使命。

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优秀民族精神近年来在初中生群体中有弱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学生爱国精神不再强烈,表现在个人主义盛行,对英雄不尊敬。二是少数学生懒惰滋生,依赖感强,表现在遇到问题依赖他人。三是些学生坚毅、牺牲精神不足,表现在遇事脆弱,贪生怕死。四是一些学生的仁爱精神彰显不够,表现在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权利甚至生命。

    初中学生中的优秀民族精神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民族素质提升,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民族精神,无论对于初中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于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民族精神的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的民族精神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课堂讲历史故事传承民族精神

    历史故事因具有情节、过程的曲折、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而为大多数初中生喜爱。而包含优秀民族精神的与初中历史相关的故事则如群星闪烁,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渗透优秀民族精神,如通过多媒体讲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历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张骞、玄奘、鉴真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坚韧不拔、百折不屈的坚强意志。通过多媒体讲抗战中的张自忠、佟麟阁英勇献身,抗美援朝中黄继光、邱少云壮烈牺牲等故事,启迪学生学习先辈们崇高的爱国情操,勇于为国牺牲的爱国精神。通过讲西汉的司马迁受辱写《史记》、明代的李时珍几十年写《本草纲目》等故事,教育学生要学习杰出的历史人物笔耕不止的勤奋精神。通过讲述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引领古代文化的大发展、南北朝的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达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欧洲一千年等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这些古代世界级的科学家不墨守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讲述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生宣扬其“仁”的政治观点、战国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仁政”、春秋的老子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故事,教育学生要学习先贤们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高尚精神。

    (二)通过活动课诵读历史人物的的名言感受民族精神教育

    杰出的历史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创造的伟业上,也体现在他们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中。通过在活动课中诵读优秀历史先贤的名言的活动课,也能感受他们优秀的民族精神。比如体现爱国情操的名言,如司马迁的“爱国如饥渴。”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体现勤劳勇敢精油的,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戚继光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体现和睦仁爱精神的,如孟子的“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张载的”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陈子昂的”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等。体现创新精神的,如邓小平的“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地质学家 宋叔和的“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江泽民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等。这些名言,伴随学生们的诵读,优秀的民族精神会在学生们铿锵的诵读声中渗透进灵魂深处。

    (三)通过剪辑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视频传播民族精神

    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历史人物优秀精神的生动再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突出历史人物优秀品质,可以精心剪辑,对学生进行视频展示,以培养其优秀的民族精神。例如在突出不畏强暴、为国献身的精神时,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可选取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在熊熊燃烧的大火追击日舰的视频,展示给学生。讲到抗日战争时,可选取电影《血战台儿庄》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优势日军殊死拼杀的视频展示。讲抗美援朝战争可选取电影《上甘岭》中志愿军在坑道等艰苦的环境中抗击美军并赢得胜利的视频展示。这些视频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感知先辈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可选取电影《焦裕禄》中场景视频展示,突出艰苦奋头精神。讲改革开放,可选取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场景视频展示,突出改革创新精神。剪辑影视剧视频并展示给学生,对于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通过黑板报中开辟杰出历史人物专栏弘扬民族精神

    除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民族精神,还可以利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开辟历史专栏,每周介绍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六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周一组负责完成历史专栏任务。专栏应介绍一位历史人物,内容包括该人物的图片、生平、成就、突出的民族精神等。内容可来源教材、其他史料、网络等。长时间可保存的黑板报文字资料,对于学生全面、深刻了解历史人物提供了帮助,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会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优秀的民族精神。

    初中历史课丰富的内容为民族精神的渗透教育提供了源泉,上述途径、方式为民族精神的渗透提供了参考。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以载道”,应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富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