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双减”下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探讨

王茂江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校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然而音乐教学方法等方面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加。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涵,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最后针对当前教学现状进一步确定提出“双减”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探讨

引言

将音乐学科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艺术教学内容,同时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点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是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工作的重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学习地位低下、学生浅层学习的问题,学生无法真正体会音乐课程中蕴藏的育人内涵,小学音乐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期。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基于新课标理念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同时将更多元的教学手段用于课程教学当中,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涵

1.1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声音和旋律传达情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第一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情绪表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2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

音乐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等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需要系统地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和发展历程,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认识和理解能力。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2.1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目前还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导致音乐课堂比较枯燥,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很多音乐教师在讲述学科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时候,偏向于使用灌输式教学法和示范模仿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具有较为突出的短期成效,但是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很难取得可观的长期成效。因此在后续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其他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2.2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

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着力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但是结合现阶段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状况来看,较多小学生的音乐素质都不算太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不仅在音乐审美、音乐鉴赏、音乐创编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同时他们的基础音乐技能也比较差。这些情况都说明了音乐教师并没有全面贯彻学科素养培育理念,需要进行学科教学的创新拓展。

2.3教师存在教学主观性强的问题

目前,仍有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惯性思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学音乐课程多元发展的可能性,最终限制了学生能力的生成与提升。比如,部分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并基于主观分析结果设计听、唱、演等教学活动,意图使学生在综合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理论,形成音乐技能。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只体现了教师“教”的设计,教师并未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活动是否有趣、教学活动的难度是否过高等,音乐课程教学最终成为教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也会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况,师生双方都得不到良好的教学体验,自然而然影响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3“双减”下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探讨优化

3.1科学创建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模式的创建,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小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可以强化小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在讨论中迸发更多新奇的想法,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往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导致其思维趋于僵硬化,无法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为迎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有必要根据授课情况,创建小组合作模式,以此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使他们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灵活运用音乐知识的方法,最终获得应用能力的明显提升。

3.2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育本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应该随之转变教学理念,音乐教师应该多加思考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更新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这正与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相统一的。许多人认为音乐教学中很少有书面的作业,也基本不留课后作业,因此不会有课业上的负担,但事实并非如此,音乐课堂教学中照样同样需要考虑“减负”问题。一些教师由于对音乐教学目的、任务以及教学规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这样学生不仅没有体会到音乐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音乐教师在“双减”的背景下,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3.3构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构建趣味性课堂,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更喜欢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学生也能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勇于表达与创新,从而积极的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高效的音乐学习。“双减”之后,音乐教师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打造趣味性课堂,创设真实开放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

3.4开展游戏教学,强化学生记忆

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由游戏教学驱动,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学习并应用课堂内容,从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系统化、细致化设计音乐教学游戏,将游戏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歌词填空或者歌词接轮游戏,让学生轮流补全划线部分缺少的歌词,或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接轮比赛,一个人说完上一句歌词,下一个人就要立马接上下一句歌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歌词记忆的准确度无疑很快提升了。教师还可以利用唱歌打分的网站或者软件,让学生进行演唱游戏比赛,从而锻炼学生对乐调的记忆与掌握程度。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应有意控制游戏运行的时间。游戏教学的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而应其他教学任务相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音乐教学对于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乐观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双减”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应切实体现提质增效的特点,以便小学生运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可以高效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获得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应立足“双减”要求,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渐理解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马陆亭,郑雪文.“双减”:旨在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79-90.

[2]宋冰.“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探析[J].新智慧,2022(08):79-81.

[3]孙向东.“双减”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价值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