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竞赛活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3

小学体育竞赛活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

王炎1王星2

1南阳市教育科育研究中心    河南 南阳473000

2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  要:学校体育赛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日常活动,是学校发扬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的重中之重。校园体育文化总体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相互串联,相互支撑,其中以精神文化为主导,物质文化为基础保障。以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校园体育赛事下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发现校园体育赛事建设的不足,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由于赛事的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文化建设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日后南阳市小学校园体育赛事的发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良性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南阳市十五小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十五小学体育赛事下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加大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是促进学生锻炼热情,是完善学校物质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线上以及线下的传播手段,提高了体育赛事及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高水平运动队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竞技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的价值;学校应该增加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型集群式体育项目的开展,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赛事满意度;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项目是建设好学校体育制度文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文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新时期,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旨在推动社会主义的繁荣兴盛。南阳市在《南阳市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发展学校体育,强化后备人才,完善竞赛体系,扎实推进助力体育强省建设。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理论意义

校园体育赛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各式各样的赛事活动,让老师与学生参与进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了每个学校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校园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校园成为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让校园体育文化从此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当前大量校园体育文化研究集中于经济文化发达的一线,超一线城市,南阳市这方面的研究就较为稀缺。本文主要是以南阳市十五小四校区一万多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就当前的校园体育赛事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讨论,加强校园体育赛事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南阳市小学校园体育赛事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2.2现实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过后,高等级小学体育赛事的发展如火如荼,校内赛事也按照要求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许多学校体育赛事的举办并不系统,发展的水平有些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组织不健全,运营管理滞后,赛事运作水平低、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引导、缺乏鲜明的体育个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阻碍影响。对当前小学校园体育办赛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体育赛事参与情况,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大维度,体育场馆、体育景观、体育资讯、高水平运动、校园内各类比赛、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关注、体育口号、体育兴趣、体育价值认同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南阳市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完善和推进南阳市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以河南省南阳第十五小学校四校区,一万余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体质健康研究对象结合体育期末综合测评,抽取二、三、四、五、六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详见表1)。

             表1  体质健康实验对象人数统计 (人)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计

人数        1110        1080      952       950      830     4922

3.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沈阳体育学院电子图书馆,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清华同方CNKI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同方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有关校园体育文化相关前沿研究,为该课题研究提供全面而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②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经过预调查和课题组相关专家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有关小学足球课程设计与实施调查问卷。各年级分别抽取一个自然班随机发放问卷50份,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95%。③实验法针对开展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和相关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结合学校开展的期末体育综合测评,选取南阳市第十五小学东校区二、三、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3实验相关变量选取与控制

自变量:实验前测和后测的班级变量,因变量:四项身体素质测试50米、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

3.3.1实验步骤

实验前测:收集之前所测数据,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准备。我校在2020年6月对二、三、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项目为:50m跑、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

3.3.2施加因素: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参加学校相关体育活动,并且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体育锻炼。

3.3.3试验后测:2023年6月对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指标进行后测,并对后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3.4数理统计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和EXCEL2007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整理。

3..5访谈法

本研究通过对十五小学吕玉宛校长、乾国强主任、体育组的各位一线老师进行访谈,从多方面收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资料。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系统体育竞赛的构建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是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校园体育文化总体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相互串联,相互支撑,其中以精神文化为主导,物质文化为基础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和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切实符合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2.校园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场地器材的更新

为了保证各项体育赛事的正常开展,十五小足球器材储备十分充足,可以满足正常上课、课余训练及比赛的正常开展。由于学校班级较多,只有一块五人制足球场,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均普遍反映足球场地有限,导致每学期“校长杯”足球联赛的开展赛程较长。后期计划进一步合理规划场地,将操场闲置的硬场地重新铺装草坪,再规划出一片可以训练比赛的小场地,以满足足球联赛的要求。

4.3校园体育赛事参与度有待提高

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每学期期末都会进行体育综合测评,每次测评都是面向全员的大型运动会。每年的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足球联赛、篮球联赛为校园体育比赛的三个特色支点,每学期中间穿插小型班级比赛,比如大课间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足球“大手拉小手”亲子比赛等丰富了整个学期的体育活动。活动和比赛虽然很丰富,但每年四次以上参与人群权重不是太高,最高的四年级17%,一二年级没有。这说明学校比赛的设置偏重中年级和高年级,对于一二年级涉及不够。另外四次以上权重不高,说明赛制设置没有面向大部分学生,比如说足球、篮球比赛,只能报名12人,上场参与比赛的权重就会降低。

4.4系统的校园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体育赛事口号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口号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有传播和鼓励的作用例如北京奥运会主体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学校体育口号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和描绘了校园体育活动的理想或未来图景,且以独特的形式影响着学校体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校园体育口号普遍具有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蕴含一定意义,有一定号召力等特点,是一个学校校园体育特色的凝聚。如足球联赛条幅:乘风破浪,气宇轩航,绿茵少年,争创辉煌;如篮球联赛条幅:精彩“篮”不住,追“球”不止步。一系列的体育口号,不仅彰显出学校体育团结友好,拼搏奋进的精神,还展现了每个项目或者班级的文化特征,同时紧扣时代的主体和国家主张的精神信仰。

4.5体育赛事对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影响

随着学校体育赛事种类的越发丰富,学生对于体育赛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体育赛事的激增,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赛事项目,以及办赛质量的要求开始提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校园体育赛事的满意度,是建设好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4.6校园赛事应满足各年龄阶段

“赛事太少”占不满意因素的第一位,占比75.1%,说明学生对赛事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其次是“项目单一”占比39.5%,“内容老套”占比11.2%。这也是当前校内赛事的通病,许多赛事的举办流程、赛事项目,十数年未有改变。为解决学生参与度和项目单一问题,足球联赛做比赛时又增加了颠球大赛,通过学科融合又增加了绘画和习作比赛。运动会不仅有个人单项还更多融入了团体项目。赛事建设更加具有集群性和特色性,群体性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较其他个人或小团体赛事,其参与门槛较低,参与的人数众多,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校园体育赛事的需求。

4结论与建议

4.1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具备一整套完善的校园体育竞赛规划,通过年复一年的实践,结合自身实际,这一整套体育赛事可以较好的匹配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可以切实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参加体育赛的愿望,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4.2系统的体育赛事的开展,有助于学校丰富各类体育器材,促使学校翻新或者新修场地。这些新增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可以便捷的运用到教学和训练中。所以系统的体育赛事开展,极大地完善了校园物质体育文化的建设。

4.3南阳市十五小的校园体育景观,多集中在学生的绘画、比赛现场的标语、学生制作的拉拉队加油牌,以及校园内中央马路两侧的蝴蝶展板。由此可见,学校借助年复一年的各类体育比赛,真正达到了体育、美术和语文学科的学科融合,如同学们通过画足球、写足球,并通过评比精选出来的优秀海报和文章,会在班级文化墙上进行展示等形式,让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但是体育景观相对单一,没有主题,可以更好的结合足球特色学校这一主题进行设计。

4.4南阳市十五小学体育资讯基本上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基本上以图文为主。但每个体育项目都是动态的特点,体育运动中激动人心的进球、冲刺、对抗等画面和元素最好能更好的运动视频号等以视频集锦的形式进行发布和宣传,这样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会更好。

4.5高水平运动队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反映一个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形成的集中体现,好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打造组织优秀的高水平运动队。而高水平运动队的水平高低以及所获得的赛事成绩,是一个学校体育能力的象征,有助于校园体育符号的形成,校园体育符号的形成,让学校体育文化更加具体,使学生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感召也就会更加强烈,学校的对外知名度也会急剧提升。因此,高水平运动队无疑是一张学校的名片,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6系统的体育赛事有助于提高的学生运动热情,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小学生运动整体运动频率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三、四年级较一、二年级上升频率比较明显,五、六年级运动频率较三、四年级有所下降。通过对校园体育比赛参与情况调查发现,比赛的设置偏重中年级和高年级,对于一二年级涉及不够,参与四次以上权重不高,说明赛制设置没有面向大部分学。

4.7通过对赛事满意度的调查,南阳市十五小大部分学生都能满意学校的赛事安排。其中不满意的原因中,“赛事太少”占不满意因素的第一位,占比75.1%,其次是“项目单一”占比39.5%,说明学生对多样化体育赛事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4.8南阳市第十五学校从2018年开始每学期末组织二、三、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期综合测评,测试项目为:50m跑、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四项。通过分析对2020年疫情前和2023年疫情后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变化,发现通过在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影响下,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经过三年的疫情并未发生退化。

5参考文献

[1] 刘纯献,刘盼盼.学校体育改革的成就、问题与突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2):71-82.

[2] 钱宏颖.浙江省高校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05):67-69+81.

[3]梁平安.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36):122-123.

[4]孙旭辉.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及构建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48-52.

[5]刘芳.试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版),2001, 1(3):56-57.

[6]王星.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活力校园”行动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教学,2018.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