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的有效性研究

吴娟

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   四川省 攀枝花市   617000

摘要:随着教学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化,需要教师顺应教学发展趋势,构建多学科融合课堂,强化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喜好,设计合理教学方案,突出多学科融合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从结合音乐开展教学活动、结合美术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三方面浅析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

引言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逐渐提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受到更高的关注,需要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系统理解和记忆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重视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出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的认知不够全面,依然采用固化教学模式授课,割裂学科之间的关联,学生学习视野不够宽阔,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三方面出发,为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课堂建设提供几点建议。

一、结合音乐开展教学活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音乐具有抒发情感、疏解压力的作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从语文知识出发,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没有构建多学科融合课堂,学生处于枯燥学习情境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新的教学发展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多学科融合课堂,将语文与音乐有效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心扉,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讲解《出塞》这篇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乐曲,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音符的跳动下,深刻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学生在良好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写作情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进行演唱,学生在课堂活跃起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借助音乐进行背诵,效率更高,也能在音乐中进行演唱,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梳理清楚,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也能简化知识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发挥出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1]

二、结合美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建设多学科融合课堂时,可以将语文与美术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美术作品,进而能够用同样的方式赏析文学作品,挖掘文章蕴含的深刻内涵,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将课文内容通过绘画等方式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利于建设多学科融合课堂。

例如:讲解《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幅有关课文内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突出教学主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美术作品和自己的理解,详细阅读课文内容,将课文描述的场景想象出来,不再单纯依靠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能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小学生喜欢有趣的事物,不喜欢教师过多限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将课文描述的场景呈现出来。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绘画思路,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阅读感想和绘画技巧,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教师将多学科融合课堂教学优势发挥出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2]

三、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也实现飞速发展,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教材授课,受到的限制较多,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积累的语文知识相对不够完整,学生学习视野不够广阔,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详细梳理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设计合理教学方案,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学生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影像资料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动画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将课文内容有条理地整合起来,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学习体验。通过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学习语文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发展意识,重视多学科融合课堂的建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中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建设多学科融合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能接触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体学习,不仅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学科融合·内外链接·学评一致: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3(34):22-25.

[2]梁宝玉.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55-57.

[3]杨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202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Ⅱ).[出版者不详],2023:2.DOI:10.26914/c.cnkihy.2023.03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