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语用点的挖掘与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语用点的挖掘与实施策略

许芸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213161

摘要: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习题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提炼了文本重点、难点,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仔细分析研究就可以发现,课后练习中包含着丰富的语用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课后练习中语用点的挖掘和运用,因此,本文将紧扣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研究其中语用点的挖掘与有效运用,从而促进语用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语用点;挖掘;实施策略

语用能力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习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十分注重对课文中语用点的运用,往往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文本语用点,殊不知,这种做法正是“舍近求远”,创设的语用练习有时还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文本特点,偏离教学重点。其实,语文教材的课文后习题就可以为备课提供思路,为语用教学提供突破点。那么,如何用好课后练习,促进“语用”增值呢?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挖掘文本教学点的同时,充分重视课后练习,认真解读并智慧运用课后练习,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小题大做”智用语用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常常根据课文内容,从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设计能力训练重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用好课后习题,提高教学效率:

(1)紧抓基础语用点,深化课前预习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这些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正确读写、各类词语的理解和句式的积累等。在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亦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的练习值得我们关注。

如《树和喜鹊》(一年级下册)课文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还能说几个。)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下册)课文后练习: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再如一些古诗类课文或优美散文类课文后都有“背诵课文”的练习。

没有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就没有运用的水到渠成。因此,对于课后练习中出现的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应善加运用。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由于这些基础练习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把此类课后练习与预习结合起来。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就可以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后,通过查字典、查资料或朗读背诵等方式完成此类课后练习,并在课堂上相机检查,这样深化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感等,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与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善用内容训练点,融通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大多涉及本文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这类练习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改编设计,灵活运用,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文本,提升语文能力。

如《蜜蜂》(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课后练习一为“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图表为: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 】。我们在教学时可由此入手,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设计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校园科技节就要到了,这次我要招募一位成功实验者,做一个小实验。写一篇实验小作文,优胜者获“小法布尔奖”,想参加吗?创作的密码就藏在这篇课文中等着我们去探寻。如此,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本文与实验有关,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提升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语用能力。

接着进一步引导:完整的实验要记录些什么呢?看看课后习题一给了我们什么提示。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很容易就对实验的三方面内容:目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一找本文实验目的,过程,结论分别在哪里?学生由此可以理清文章脉络,为后面品析课文打下基础。

在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以这道课后练习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本文实验目的和结论,学习借助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这个重点内容。最后依然运用课后练习这张图表,引导学生说清楚实验过程,做到过程清楚,语句通顺,声音响亮,自信大方。如此,以课后练习为依凭设计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更好地把握课文,培养学习能力。

课后练习类型丰富多样,将课后练习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与教学过程巧妙地结合,可以避免所教内容与所练内容相割裂,知识点的学习与练习扎扎实实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语文要素的落实,使学生学有所得。

(3)巧用拓展型练习,促进学以致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还包含一些拓展型练习,如实践活动、阅读延伸类习题,写法迁移类的小练笔等,这类题目灵活开放,巧妙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例:《读不完的大书》(三年级上册)课文后习题三为“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都读到了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和同学交流。”读到这道题我们就应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语用训练点,并以此题为支架,寻找有效的读写结合点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迁移运用。如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时我们可以发现,此段描写的是大自然中的动物,言语形式很有特色,先描写动物活动特点,再表达给人的感受,语言生动,具有新新鲜感。教学时,可以设计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又给你怎样的感受?仿照课文说一说。”以此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言语形式、言语特点,知其精髓,仿其特点,逐步做到读与写的交融,从而习得语用之法。

再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后的课后习题“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这种实践活动类题目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开展合作探究、交流表达,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训练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对于阅读延伸类习题,教师则可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从中积累到更多的语用资源,感受不同表达法式的不同效果,从而提高其语用能力。

总之,现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编排,体现了编者意图,提示了教学思路,提炼了文本重难点,是学生巩固知识、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我们应认真研究,充分发挥自身智慧,用好课后练习,创设高效语用课堂,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嫣涵. 紧扣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10):83-85.

[2] 郑燕. 把握课后习题,落实语用目标[J]. 教师,2020(34):21-22.

[3] 陈郑斌. 活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落实语用目标[J]. 新教师,2019(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