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刘伟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钢城小学  153025

摘要:生活化教学主张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文章将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其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本文就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在实现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同时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保障。

1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在实际授课中也多以教导学生学习段落分析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等为主,缺乏对其人文素养的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学生对人文素养能够产生新的认知。例如,教师可向学生分发植物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观察从播种到开花结果这一过程展现的生命发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并有所感悟。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写作还是对人生的感悟,学生都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建构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在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教育目标,丰富其情感体验。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过度重视“双基”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诉求。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面临着较大的考试压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即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应试技能。与之前相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增加了很多,难度也有所提升。教师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3.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相关场景之中,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研究。同时,学生可以在该过程中树立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并将相关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处理。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单独拿出一段时间,去提前改造教室环境。通过张贴各种各样的贴画、图片使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春天场景之中。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身心可以处于放松状态,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珍惜课堂时间,回想自己在春天所见到的事物、经历过的事件,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官体会,在课堂中抒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成为生活中的春天的探究者、观察者,并说出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来的时候河里的冰化了。”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来的时候燕子飞回来了。”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柳树开始抽出新的枝芽。”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引入本篇文章。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出春天到来,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理解春天万事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色。在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由此可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其放入相关场景,对知识进行研究、探索,获得知识与能力。

3.2重视生活实例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明确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注重“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学过程较为灵活。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可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按照特定的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在相同的单元内,不同课文的内容虽然具有差异性,但其主题思想具有统一性。这些主题内容不仅包含人文主题,而且涉及生态自然主题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不同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开展教学工作,以深化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及课文表达情感的理解。例如,《找春天》一文是从几个孩子的视角把小草看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看作春天的眼睛,把树木嫩芽看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叮叮咚咚看作春天的琴声。这些描述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情境,仅通过简单的朗读便能让人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情趣。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发现的春天,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层面进行观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以增强学习体验,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3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陶行知曾经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让教育为现实生活所服务,所以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双减”政策也要求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感受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将枯涩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化,使小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情节性、思想性较强的文章,我鼓励学生将它们排练成话剧或小品进行表演,使小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对课文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碰触作者的灵魂,感受作者的教诲。同时,排练过程还能培养小学生互相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在教完《秋天》这篇课文之后,我发现学生已经能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情感,这时候我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让他们亲眼看着校园中的秋叶,鼓励他们说出符合自己想法的句子,有的学生说:“尖尖的秋叶像毛笔。”有的学生说:“长长的秋叶像海豚的身体。”还有的学生说:“细细的秋叶像绳子。”这些句子就是学生创造性应用语言的表现。我还利用录音笔将学生的语言创造录下来,播放给学生听,鼓励学生用文字写下自己的句子,使他们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小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促使他们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设,以更好地促进语文自主课堂的有效构建。通过挖掘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探究、自主探讨渗透德育素养教育;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感受、实践体验,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巧用陶行知思想创设生活化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8).

[2]李慧.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9.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8(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