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浅议如何在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杨娜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城厢小学  辽宁 丹东 118200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调控技巧,培育出优秀的心理品质,以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刺激,增强心理坚韧性,使之可以缓解焦虑,从而强化个人和群体的心理抵抗力,提升抗挫折的化解力,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避免创伤性应激障碍。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如何在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予以教育者们一定启发。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引言

在近些年,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显著。根据调查数据,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遭受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甚至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个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心理干预方式往往只是零散的个案处理,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支持。因此,为了有效地处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这样不仅能够立即响应个体的需求,还能全方位地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中小学心理危机诱因研究

中小学心理危机主要诱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价值观的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念,这些观念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当个体的观念产生冲突时,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压力,也就是说面对对立的价值观念的干扰,心理上会承受多重压力;二是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个人的愿望或目标与阻碍达成这些愿望的现实存在冲突。比如,一个学生可能希望成为艺术生,但父母不同意,这可能会使其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困惑;三是相对剥夺。这是一种个体在与其周围环境或他人进行对比时产生的不公平或不公正的心理状态,主要是个体对资源、机会或权利的认知,并通过与他人或社会集体的对比,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或者缺乏某种社会的认同,这种体验可能致使心理负担、自我贬低、不满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的产生[1];四是缺乏应对危机技能。即当个体面临生活危机时,他们缺乏应对的技巧,承受着不平衡的压力,而如果个体无法有效地应对这种压力,他们可能会被危机击垮,或者错误地处理,最终引发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和压力。

三、在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对于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主要环节。所以,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策划、推进和监管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该机构或者委员会可以协调资源,制定心理健康服务方案,组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此外,健全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是提供高品质心理服务的关键环节,比如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育专家,为学生提供定期或临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2]。此外,中小学校还应完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机制,定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同时,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十分关键,比如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教导融合到学校的课程中,借由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中小学生掌握个人的心理健康知识,塑造积极的心态以及处理问题的技巧,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确保积极心理健康的形成。

(二)开展心理训练实践活动

各类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实际上是学生亲自体验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并进行以下的实践活动:第一,举办读书活动,确保学生的高级需求得到满足,扩大学生的知识库,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未来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区域和市级的各类活动,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也能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促使中小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第三,以班级为单位策划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3]。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名画模仿秀,学生在生动逼真的观察和模仿中,开怀大笑,消除内心的紧张,与名画进行直接对话,这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积极乐观、乐观向上的性格。第四,以提升班级学习气氛和班级风气为出发点,组织各个班级进行各种主题的班会活动。比如,从珍视生命、珍视时间、学习与同学相处,以及与情绪建立友谊等方面,不断改善和完善心理环境的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和谐的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

(三)积极加强多方协同合作

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创建过程中,学校可以向家长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建议,以提升学生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和理解,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和援助,一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应与社会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比如,与心理咨询机构、公益组织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合作,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学校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性。此外,学校还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社会各方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比如,举办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等,邀请社区专家和志愿者参与,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共享参与的平台,多方共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通过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多样化支持网络,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更全面和有效的保障,继而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援助和帮助,这不只是有助于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中小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共同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使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安旖,王春前,党蓉蓉.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S1):62-65.

[2]孙炳海,武莹,孙长康.中小学生“风险累积—正向支持”心理危机识别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教育,2023,(43):7-10. 

[3]唐瑛.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医”协同机制的实践——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