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探析

凤倩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运山镇小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引言

新课标提出了大单元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以大情景、大任务为主要元素,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为其量身打造“学习支架”,促使学生开展系统化的语文课程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新课标的视角,积极创新并优化大单元教学路径,指引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单元学习。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述

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传统单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且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自新课标提出后在教育领域中广受欢迎,其价值也得到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可。大单元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上的单元为基本单位所展开的系统化教学,但是与单元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并不完全按照教材上设置的单元展开。教师会在全面理解和宏观掌控下重新组合整本教材内容,还包括立足单元主题开发的新资源,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大单元教学背景下,一切的教学活动均围绕单元主题而进行。大单元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有导向功能,大单元教学相较于单篇教学更加复杂、繁琐,也更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去统领。所以,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突出其整体性,并用大目标给各个子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提供清晰的方向,将所有的知识点密切地联系起来。第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纵观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可以发现,编者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文章篇目,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联系。而大单元教学重新对语文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拓展延伸相关的内容,这也是与单篇教学、单元教学的不同之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第三,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位。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等。而且大单元教学不同于单篇教学,它打破了知识点之间的隔阂,这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语文新课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估的依据,对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达成的预期目标,以及不同学段学生通过参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过程应达成的学段要求,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此外,语文新课标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跨学科阅读”“整本书阅读”。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习任务群应有所侧重。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具体阐释不仅出现在课标“课程内容”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还出现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也是教师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所以教师应在大单元教学中思考单元文本对应哪些学习任务群,主要侧重哪个学习任务群。为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教师应在充分研读语文新课标基础上,针对所授学段,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学段要求以及单元学习内容对应的学习任务群,综合课标的相关内容整体把握教学方向,并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资源,整体规划语文实践活动。

(二)创设主题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创设主题情境,可以营造一种更加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感受语文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在创设主题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借助主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关注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境创设,可以让大单元教学更具吸引力,并且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更好地增强学生的

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

(三)重组教学内容,组建文本群

文本群是由相互关联的多个文本组成的集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单元文本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并指向单元语文要素,整体相互关联、逻辑紧密。而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并不完全和教材单元内容相同,为了促进学生对大单元概念的理解,单元文本群的组建需要教师基于教材单元,站在更高的语文学科视角判断、评估教材单元文本,按照单元大概念的逻辑适当选择或组合单元文本。在一个单元中,前面文本学习内容是后面文本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文本学习内容是前面文本学习内容的深化。组建文本群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多个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单元大概念,理解单元大概念,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单元大概念,促使学生逐渐理解、掌握大概念,提升语文能力。教师要组建关系紧密的文本群,就要深入研究、理解教材内容,深入分析教材单元设计理念,理解教材单元文本顺序、文本选择的内在逻辑,进而寻找文本之间的相通点,打破文本间的隔阂。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有时与教师提炼的单元大概念有所差异,对于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的文本,可以酌情考虑删除,选择其他合适的文本。教师可从多种途径搜索与学习内容契合的资源和素材,选择既贴近单元主题又与单元概念契合的文本。在选择文本后,可根据文本内容,按照单元逻辑为学生提供阶梯式、循序渐进的文本群内容。

(四)设置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究式”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探究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活动通常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确定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动机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说明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大单元教学有着重要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大单元教学理念可以让教材主题更加清晰,助力教师删繁就简,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从而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志远.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26):56-59.

[2]王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4):71-72.

[3]范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3(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