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钱芳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新星小学 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应当受到每位教育者的重视。这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理解规则的内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践,增强对规则的认识和遵守的自觉性。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强调规则意识,更需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从而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规则意识 培养 德育工作

规则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石,它们确保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有序、公平和公正。每个人对规则的遵守,不仅关乎个人的素养和品质,更是对社会整体秩序和稳定的重要贡献。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将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教师们肩负着这一神圣使命,他们应当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规则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遵纪守法的种子,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

学生最经常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比较粗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不仅影响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环境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教师以及同学,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规则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的板报和宣传栏也可以向学生传递规则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社会环境

不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多久,最终都要步入社会,因此家长和教师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人为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人性化教育,同时还要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

(一)向学生传递規则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各项规章制度,教师首先需要清晰地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规则意识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规则意识不仅仅是对于规定的简单遵守,更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的权益,维护公共利益。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等时机,专门为学生讲解班级、学校以及社会的法律规范。这些规范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权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看到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引导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在团队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那些遵守规则的学生,为他们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践行规则。

(二)制定民主的班级规范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规范,使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公平性、民主性,进而使学生从心底认可班级规章制度,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旦学生违反班级制度,一定要采取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意识到规则的严肃性,增强学生对规则的敬畏心理。

(三)定期进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真正提高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采摘园感受劳动的乐趣,教师在路上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采摘园内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教师以身作则可以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同时还能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四)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希望学生按照规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就应该更重于说教,更善于说教,其实言万语不如让学生真切地看到教师的行为,让规则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增强规则意识。但有些时候,作为教师却未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就拿上文中一教师丢烟盒的事情说吧,丢烟盒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吸烟是不好的行为,随手丢烟盒更是不好的行为,另一老师发现了本应该自己捡起,却命令学生捡起,两位老师在学生面前都没有树立起人人争当环保卫士的榜样,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老师都这样做,教师也可以随手丢。潜意识中,就让学生失去了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规则教育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未来的一代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发展,我们年轻的一代才会更健康成长。

三、结语

小学阶段确实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外界的信息和价值观,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在逐渐形成。因此,小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重视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那么这对于他们未来成长为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规则,还能逐渐形成法律意识,明白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意识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学阶段培养的规则意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张惠东.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29):64-65.

[2]丁程程.刚性规则柔化落地一一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规则意识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2(03):106-108.

本文系2023年度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kjy2325408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