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纪欢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湾子中心小学  710200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则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策略,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大单元;分层设计

一、“双减”政策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双减”政策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核心目的在于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此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这一政策带来的变革尤为深远,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双减”政策强调数学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这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政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能力和兴趣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双减”政策还倡导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一)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在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数学学习中尤为突出,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目标设定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挑战不足而缺乏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因难度过大而挫败甚至放弃。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难度的学习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整体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串联,旨在构建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师可以更精准地制定出符合各个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难度水平上取得进步。此外,分层设计还能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1]。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确定分层依据,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至关重要。这包括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单元测试中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的学生可能对分数概念较为模糊,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层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数知识,但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拓展层的学生则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2]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直观的分数图示和实物操作,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分数的基本认识;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在确定了学生的层次之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应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变换”单元中,基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不仅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变换,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图形变换问题,如通过多次变换得到目标图形等。而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则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探索。比如,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图形变换的规则,或者探索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

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基础层和提高层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而拓展层的学生则可以单独或组成小组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如研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等。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是促进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制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3]。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策略,有助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以及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分层设计策略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如何准确划分学生层次、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等。因此,未来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不断完善分层设计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明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之我见[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8):1.

[2] 王雪玲.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单元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 2023(8):61-63.

[3] 朱家佳.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当代人, 2018, 000(0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