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阶段青少年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浅谈初中阶段青少年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

朱凤娇

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济南第五十中学)250000

摘要

随着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会更好的进行自我觉知,从而产生高度的自我中心。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从婴儿到青年会出现三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心状态。处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次到第三次自我中心状态的过渡时期,这时期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一种高度的自我热衷状态,认为全世界都跟自己的观点相同,全世界都在注意着自己,对自己感兴趣,以及认为个人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的感受。这种“个人神话”的独特性,导致了他们思维功能被歪曲,从而进一步影响心理的发展,甚至对一些面对的风险也毫无畏惧。

关键词:

自我热衷;假想观众;个人神话

一、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不再被视为儿童,但也还不是成年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认知开始出现变化和成长。初一四班的学生曾以“成长的感觉”写过一次沉浸式作文,同样的题目对于不同的学生则表达出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你读到,你会由衷的感到欣慰:一个男孩写道自己面对入学新环境时内心涌动的是紧张和兴奋;而一个女孩则通过畅想自己的学习训练生活,对自己表达出无尽的希望;有的孩子却还在为面对分离家庭、分离父母表现出思念之情......这个时期的他们更会阐发自己的体会与感受,而这些体会与感受直接来源于自我反省、自我观察和自我期望,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无论是自我的认知还是情感认知的表达与小学阶段完全不一样。初中阶段青少年认知的发展跟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拓展有关,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理解和思考开始变得有系统性,并且已经发展出抽象思维的想象能力,正是基于这种对思维过程的认识与总结,以及对自己认知的归纳能力,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为潜意识里有了对自己身份的重新认识,他们开始形成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里面就包含了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神话”般的自我主义。

二、初中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发展

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刚刚开始萌芽,他们刚刚能够开始独立思考和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和权威进行评估,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因为缺乏换位思考和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种批判性思维也有它局限的一面: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得出结论,对于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言行更多的时候是遵循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判断行事,在面对和思考问题时更多掺杂了个人的偏见,不知道换位思考,甚至表现出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这种个性上的主观偏执加深了他们的个人主义,甚至导致思维的扭曲: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所有人注意的焦点,认为周围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这种意识导致他们对别人的想法和看法都过度关注,因此,当听到身边的人在小声谈论,他们会觉得谈论的内容跟自己有关,甚至想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当上课回答问题引发了别人的议论,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嘲,这种极度的心理敏感,如果不适时得到引导,将会对他们以后的人际关系、自我感知产生影响,甚至将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外在行为表现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外在行为表现跟他们的个人主义导致的扭曲思维和大脑发育有关。这个时期由于脑区负责思考、评价及冲动控制的前额叶在青春期的发展还没有成熟,导致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在面对一些情绪衍生出来的行为,如:争强好胜,迫于同伴压力尝试一些危险行为;对自己能力认知不足,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吸烟饮酒成瘾状况等不能做到有意识的感知、调节、判断和控制,同时因为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太容易受到别人的语言行为的影响,这样使他们减少了对自我的关注,情绪起伏比较大,加上他们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那些危险的事情从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跟自己无关、我可以处理一切,从而容易导致会做出一些外在的危险行为和冒险行为,比如在公路上超速行驶、每年上演的溺水事件等。

四、总结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无论是心理、认知还是身体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大。这个时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加上青春期的到来,不同孩子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时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对他们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引导、教育他们也要结合实际,对孩子首先要做到尊重,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过度关注他们的缺点只会增强他们的抗拒心理;帮助他们建立是非观,建立明确且合理的行为界限,并在他们超越界限时,给与适当的批评与惩罚,从而约束他们不自知的危险行为,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彼此之间信任感,做到真正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与想法,鼓励他们说出来,从小事上教会他们如何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给自己营造轻松愉悦的社交环境,减少自己的生活压力;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入面的渗透到日常的一点一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减少不稳定情绪的裹挟,认清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度过迷茫;同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教会孩子学会多角度看世界、活在真实的正生活当中,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五、参考文献

  1.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 [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青少年心理学》[美]约翰·桑德洛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