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血站进行检验的患者 100人。对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为实验组,对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检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 FT4(游离甲状腺素)、 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SH(甲状腺刺激激素)、 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总甲状腺素)检出率,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FT4的检出率为 100%、 FT3的检出率为 100%、 TSH的检出率为 98%、 TT3的检出率为 98%,TT4;对照组 FT4的检出率为 92%、 FT3的检出率为 92%、 TSH的检出率为 90%、 TT3的检出率为 90%。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体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甲状腺疾病有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 临床检验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一例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布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及肾穿刺活检术,并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患者进行x染色体基因α-半乳糖苷酶(GLA)检测,结果经基因检测证实为Fabry疾病。结论 本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心脏、肾脏、皮肤)检查、酶活性及家族史综合判断,确诊依靠基因检测金标准,并对法布里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蛋白尿,肾穿刺活检,基因检测,酶替代治疗,法布里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在线蒸馏,萃取,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结果 测定的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分别为0.0010 mg/L、0.03 mg/L。各指标在不同浓度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7.22%,加标回收率在90.0%~109.0%的范围内。结论 该简单、快速、无污染,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 标签: 连续流动分析法 挥发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在肿瘤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40例肿瘤内科护理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对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实习生 情景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在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为本次研究对象,自2022年1月起,将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用于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中,对比实施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机高压蒸汽灭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将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管理模式用于口腔消毒供应室中,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灭菌质量,从而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5M1E分析法 前馈控制 口腔消毒供应室 消毒灭菌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饮食进行相关因素监测和分析。方法:选取时间在2022年8月到2023年2月的腹泻患儿,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监测饮食相关因素。结果:(1)食品中沙门氏菌中为28,志贺氏菌阴性数为27,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数为 27。大便中沙门氏菌中为7,志贺氏菌阴性数为16,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数为 12。(2)通过对患者大便样品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典型反应则表现为沙门氏菌属。结论:当前来说对食源性腹泻病例饮食患儿进行监测,当前对于餐饮服务等相关单位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微生物污染等值的关注。

  • 标签: 食源性腹泻 病例饮食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海淀区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的病种、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海淀区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2019年-2021年的2046例院前死亡病例资料,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季节、死因等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9年-2021年救治的2046例院前死亡病例中,男性死亡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院前死亡病例年龄以66-85岁为主,81-85岁构成比最高,其次是86-90岁年龄组;四季死亡构成比无明显差异;死因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结论 男性死亡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提示应该关注男性的身心健康,对男性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定期体检,早发现,早预防。院前死亡病例年龄81-85岁构成比最高,死因排名循环系统疾病占首位,提示应加强对高年龄老人,特别是合并慢性疾病的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通过健康宣教普及在家发生突发事件时的自救措施等知识。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病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对一例合并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检测结果、药学监护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通过抗感染、化痰、保肝等治疗,患者感染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结合患者感染特点及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检测病原体,精准治疗少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mNG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方法。方法:本地区在2019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共计4起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涉及100例病例,通过回顾分析,了解疫情流行特征,并提出控制策略。结果:100例病例无死亡,未分级病例46例,一般疾病疫情54例;以3~4月、11~12月份(冬春季节)多发;4起疫情中,小学2起,病例59例;初中1起,病例22例,高中1起,病例19例;农村学校占3起,病例83例,城镇学校1起,病例17例;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1起,病例28例;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疫情1起,其中H3N2型甲流病例10例,H1N1型甲流病例21例;B型流感病毒混合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疫情1起,病例41例。结论:本地区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多见于农村小学学校,具有明显的冬春季节发病特征,可通过防控宣教进行良好预防。

  • 标签: 学校 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了解该病毒流行趋势,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来源于2021.1-2021.1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样本开展检测,经检测发现阳性例数共60例,分析阳性结果的基本资料。结果 60例阳性标本中,以发热症状最为多见,共45例,发生率为75.00%,其次便是咳嗽、干咳、咽痛与头痛、肌肉酸痛,各有25、15例,发生率为41.67%、25.00%;发病后7d阳性例数共40例,占比66.67%,发病后14d阳性例数共55例,占比91.67%。结论 核酸检测在防控2019-nCOV传播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阳性病例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以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以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1例类似于尺神经损害样表现,1例类似于正中、尺、桡神经混合损害样表现,经颅脑MRI及MRA检查均有脑皮质手运动区梗死病灶及血管病变。 结论 脑梗死可能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尤其是手部,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对可疑病例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临床医师需重视对此类病例的认识。

  • 标签: 脑梗死 周围神经样损害 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