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ICU谵妄的发生率和SAS评分情况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ICU谵妄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在围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谵妄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谵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对策。方法对13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和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联合PC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生钙化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旋磨联合PCI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30.77%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旋磨去除纤维和钙化斑块,增大管腔调,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PCI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冠状动脉旋磨联合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钙化病变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旋磨术 PCI 钙化病变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测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桡动脉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的效果。方法CTO患者296例,经桡动脉逆行PCI治疗并进行护理风险预测评估。⑴心理心理危机疏导贯穿整个住院过程至出院;⑵心肾功能预防肾功能损伤,在水化治疗过程,根据尿量和心功能调节滴速,密切24h出入量和心率、心律、心力及心电图改变;⑶并发症的风险预测管理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先兆。②急性或延迟性心包填塞.③出血及心律失常等。结果296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25例(8.4%),其中有中植入临时起搏器6例(2.0%),迟发性心包填塞4例(1.4%),侧前臂肿胀15例(5.0%)。结论风险预测护理是提高经桡动脉逆行PCI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风险预测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既往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21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颈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左侧颈动脉狭窄、右侧颈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亚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亚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颈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具有相关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更具有正相关性。②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19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病患中有9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结果19例病患均手术顺利经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心脏功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良好的手术方案下,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有着较好的临床作用,能够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效果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150例,其中绝经后女性42例。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慢血流组(n=18),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4)。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20±1.800×109/L比5.203±1.490×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0±1.701×109/L比3.765±1.583×109/L,P<0.05)、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表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绝经后女性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PCI)的病人1750例术后并发桡动脉血栓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穿刺成功1709例(98.00%),穿刺失败41例(0.23%),穿刺失败者改用肱动脉或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在住院期间并发桡动脉血栓的患者有17例,占0.01%,其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术后桡动脉痉挛、术后穿刺局部出血导致压迫时间的延长以及术前、中肝素的用量和手术前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诊疗安全有效,桡动脉血栓形成极少。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后及时观察恰当的护理,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科10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回顾分析并总结中、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对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症状均于1h内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低血压,大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所引起的,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则可能会出现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以便及时发现,配合医师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低血压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病人术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32例,消化内镜检查发现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弥漫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2例,及时采取禁食、制酸和相应的处理后病人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或缓解,痊愈出院。结论介入诊疗术前了解消化道疾病史,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警惕性,加强术后监护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进行及时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诊疗术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疑似)心肌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与诊断,对其准确性以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诊断出10例确诊为心肌桥,检出率为30.00%,共计6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6至63岁,平均年龄为(46.37±2.7)岁。其中3例患者为左前降支,2例患者为右冠状动脉,2例患者为右回旋支,2例患者为双桥,1例患者为双桥;共计7段浅表型(70.00%),3段深厚型(30.00%)。结论本文采取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压迫时间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加压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小时开始逆时针松桡动脉加压器一圈,以后每小时松一圈,4小时后完全松动扣带,次日撤除止血器;对照组术后2小时开始逆时针松桡动脉加压器一圈,以后每小时松一圈,6小时后完全松动扣带,次日撤除止血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手部肿胀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手部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照组术后1小时开始逆时针松桡动脉加压器一圈,以后每小时松一圈,4小时后完全松动扣带,次日撤除止血器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肾衰竭透析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实施PCI,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手术前后和半年后BUN,SCr和尿量情况。结果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最多,其次为双支病变,再次为单支病变。C型病变的人数最多,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平均置入支架数量为3.1个。患者在手术后72h与半年后,SCr,BUN和排尿量和术前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手术后无心绞痛现象,半年后2例患者再次行PCI。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透析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946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为标准,分为对照组(823例)和支架内再狭窄组(12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支架情况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UA水平为(412.08±70.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8±72.89)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3.5mm、支架长度>30mm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另一危险因素(OR=1.653)。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高尿酸血症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为3~7d不等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不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T升高发生率与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8.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和32.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白细胞和Hs-CRP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间的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具有非常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的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强化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心肌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为95.45%,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率为47.62%,部分血运重建率52.38%;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死亡率为4.5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预测价值。方法4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41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患者为观察组,均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踝臂指数测定。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臂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联合踝臂指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P<0.05)。冠状动脉硬化早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踝臂指数 冠状动脉硬化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每组患者50例,手术完成后二十四小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程度。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4小时与24小时的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BNP、CK-MB、cTnI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术后8小时与24小时的肌酐清除率、NAG、SCr以及BUN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和肾脏的损伤小,与体外循环相比更具优势。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 肾脏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单纯确诊冠心病者,对照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及吸烟和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检查,确定其冠脉狭窄累及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累及范围,并统计发生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冠脉狭窄累及程度中轻度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单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将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率增高,病变累及范围增大,相关并发症增加的原因。

  • 标签: 冠心病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