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2例听神经显微手术治疗中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以便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显微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32例听神经患者的资料分析。结果全切27例,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其中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不同程度面瘫25例,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2例,脑脊液切口漏0例,脑膜炎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术中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1例听神经患者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尤其注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1例患者中,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2例,面瘫1例,眼脸闭合不全1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4例,听力下降4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认真做好听神经术后的病情观察和周密细致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疗效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听神经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听神经围术期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听神经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6.66%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缩短听神经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围手术期 综合性护理 听神经瘤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切除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观察组(n=11)。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方式护理,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配合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手术配合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对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切除术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大大缩短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整体配合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流程 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鞘粘液(neurothekeoma)为一种神经间质肿瘤的谱病,其特征为在不同程度的粘液性基质中呈现神经鞘细胞增生,主要发生于头部和上肢的皮肤,其他部位极为罕见。我们发现一例中国人的神经鞘粘液发生在右侧胸膜,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鞘粘液瘤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颈部神经和颈动脉体的鉴别诊断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意义。方法我们调查分析了临床病例中颈部神经5例和颈动脉体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结果神经均为单发的实质性低回声囊肿物,囊肿呈类圆形,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有线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属于高阻型;颈动脉体病例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出现单或双发性肿块,体内血流丰富,颈外动脉被体挤压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动脉血流频谱属于低阻型。结论颈动脉体神经均有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神经和颈动脉体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神经鞘瘤 颈动脉体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不同病例的误诊过程,达到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采用本组病例回顾性分析,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结果使此类患儿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小儿 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神经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颈部神经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4~80岁,病程1周至40年。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其中来源于迷走神经3例,颈丛4例,臂丛2例,舌下神经2例,面神经1例。结果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100%。所有病人均经术后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2月至2年,术后均未见复发。1例巨大颈部迷走神经术后6月随访仍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1例患者术后存在上肢麻木症状,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手术并发率8.3%。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神经的首选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神经干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颈部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收治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男性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0岁。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病检证实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术后均随访1~4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B超、CT及MRI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以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优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ONB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患者以鼻腔肿物就诊,病理确诊ONB,免疫组织化学CD56(+)、Syn(+)、CgA(+)、NSE(+)。结论ONB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ONB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行术后放疗为原则。

  • 标签: 鼻腔肿瘤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细胞(CN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8例CNC患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8例CNC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20~44岁,中位年龄26岁,平均年龄35.5岁。所有病例均位于侧脑室(右侧脑室2例,左侧脑室6例)。肿瘤切面灰白灰褐色,实性,质脆,偶见钙化。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细胞构成,核圆形卵圆形,核仁可见,可见到类似神经毡样区域,另可见蜂窝状,血管分支状及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8例Syn均弥漫阳性,8例Ki-67增殖指数≤2%者3例,为3%者1例,为5%者1例,10%者3例。结论CNC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颅内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且该肿瘤与脑室内其他肿瘤不易鉴别,需要更多病例观察研究。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CNC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