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主因头皮色素斑14年,中央隆起性肿块,渐增大2年余,于2004年11月1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始于左侧枕部出现大片状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头部
  • 简介:神经节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有关。罕见发生于膀胱、前列腺和子宫。本文作者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头皮的原发性皮肤神经节细胞。对此肿瘤进行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该病例可能代表神经嵴细胞向鳃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异常迁移。此外,研究结果还强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和鳃弓/裂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原发性 皮肤 头皮 神经内分泌肿瘤 副交感神经节
  • 简介:神经纤维病(NF)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外胚层异常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神经纤维、多发性牛奶咖啡斑、擦烂性雀斑样斑点和Lisch结节。嵌合现象能解释此病的非典型表现。组织分化前的早期突变导致了此病的全身性泛发。作者报道1例非典型的神经纤维病患者,表现为神经纤维异常性分布,在躯于出现临床与病理上均特殊的神经纤维合并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非典型表现 囊性腺纤维瘤 临床表现 神经外胚层 卵巢浆液性
  • 简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示: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1)非霍奇金淋巴IVB期;(2)外周T细胞淋巴,非特指型;(3)神经淋巴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T细胞 神经淋巴瘤病
  • 简介:目的:分析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诊断的6例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肤色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的以施旺细胞束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肿瘤组织间伴有明显裂隙,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束膜细胞EMA阳性。讨论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为本病确诊提供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瘤 栅栏状 包膜 组织病理 施旺细胞 S-100蛋白
  • 简介:17例已达到所谓的神经毛囊性错构诊断标准(明确的S100+除外)的孤立性鼻肿瘤,与7例来自类似医疗机构的典型毛盘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比较。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和毛盘状都表达同样的CD13+/CD34+纤维细胞性免疫表型,而不共同表达神经性/神经周围性的(S100、神经微丝、上皮膜抗原)、肌原性的(结合素、钙结合蛋白、肌肉特异性的肌动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或黑素细胞性的(S100、HMB45、NKI/C3、MelanA)表位。除外后者具有高度特征性的束状组织细胞性的纤维细胞基质外,组织病理学上,毛盘状与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在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作者推论纤维毛囊/毛盘状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是一种单一的错构实体在形态学上的异型,其中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占据了这种形态学谱的一端。这种疾病既往被认为是神经毛囊性错构,仅仅除了独特的伴有由CD34+的纤维细胞组成、明显组织基质的细胞性毛盘状。作者因此提议以新的术语———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SCPT)命名形态学上的纤维毛囊/毛盘状病谱中这一特殊的变异型。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一种既往考虑为...

  • 标签: 毛盘状 状瘤 主导毛盘
  • 简介: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iantcongenitalmelanocyticnevus,GCMN)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一般出生即有,不遗传。有的先天性巨痣可合并血管痣、脂肪神经纤维。我科诊治一例向神经纤维分化的先天性巨痣,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黑色素痣 巨大 神经纤维瘤
  • 简介:毛囊(Trichofolliculoma)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成人面部向毛囊分化的良性错构。临床以鼻侧好发的网顶丘疹,中央开口处穿出成簇的柔软白色毳毛为特征[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囊瘤
  • 简介:患者女,31岁。右前臂屈侧暗红色斑块伴疼痛、多汗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丛状分布、数目增多的成熟小汗腺腺体,并见丛状分布的血管增生伴成熟管腔形成。诊断:小汗腺血管样错构

  • 标签: 错构瘤 小汗腺 血管瘤样
  • 简介:毛鞘棘皮(Pilarsheathacanthoma)是好发于成人上唇的皮肤毛囊来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上唇部位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1-2]。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上唇部,为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直径O.5~1cm,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物。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鞘棘皮瘤
  • 简介:一71岁韩国男性前额出现孤立的红色斑块。该斑块出现已有1年,并缓慢增大。体检发现前额上正中线部有一轻微隆起的、1.5cm×1.5cm红色斑块。体力活动或情绪应激反应均不诱发该斑块出汗。皮损无疼痛或触痛。患者前额部无外伤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外分泌腺数目增加,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血管沟扩张。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外分泌腺对S100和癌胚抗原(CEA)染色呈阳性,血管沟对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阳性。上述结果符合小汗腺血管性错构的诊断。随访1年皮损无改变。

  • 标签: 血管瘤性错构瘤 小汗腺 前额 迟发性 癌胚抗原(CEA)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 简介:患者,男,48岁。主诉:左下腹带蒂赘生物20年,进行性增长3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诱因左下腹出现一米粒大小肤色赘生物,质软,无不适而未处理。随后赘生物缓慢增长,呈带蒂息肉状。近3年来,患者身体逐渐变胖,肿物由之前的豌豆大小快速增长成核桃大,因影响外观而入院要求手术切除。

  • 标签: 软纤维瘤 巨大 下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左侧颧部淡黄色结节伴瘙痒半年,于2007年9月13日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颧部出现一米粒大丘疹伴轻度瘙痒,未予治疗,后

  • 标签: 毛母质瘤
  • 简介:患者女,49岁。面部蓝色结节伴疼痛十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的肿瘤团块,球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其间可见狭窄的血管腔。诊断:血管球。治疗:手术完全切除皮损,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血管球瘤 疼痛 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