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使用心肌酶三合一检测的结果。方法将4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其均实施心肌酶三合一检测、传统心肌酶3项检测、cTnI快速检测,并对比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心肌酶三合一检测的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种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实施三项检查,可见心肌酶三合一检测的符合率为99.16%明显较高,传统心肌酶3项检测符合率仅为79.16%,cTnI快速检测符合率仅为94.16%,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肌酶三合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而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肌酶三合一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名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30名,实施常规性护理方式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人数30名,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后,整体负面情绪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来看,针对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指标,未来可在精神科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

  • 标签: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心理门诊收治的8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CIAS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的CI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步推广。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妇产后中轻度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产后中轻度抑郁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与干预组(实施认识行为干预),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二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GQOLI-74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中轻度抑郁者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同时辅助于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产妇 中轻度抑郁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理想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为指导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中更好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重点介绍了护理工作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护患沟通,如何教育和改变病人的与疾病不利的不良行为,详细描述了认知重建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辩论”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多年来,我校在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逐步形成了以临床为主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教、研”三结合一体化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与学时分配、培养方式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专业型硕士 培养模式 研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恐惧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本次试验的调查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恐惧症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以及心理护理)。治疗周期为三个月,对患者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测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的病人焦虑测评分数、抑郁测评分数显著降低,说明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在对恐惧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论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在治疗恐惧症的过程中作用明显,改善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护理疗法治疗恐惧症患者。

  • 标签: 恐惧症 认知行为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科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认识行为治疗,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之间,来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病人共计150例,将其随机分成认知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5例,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认知组进行医治,使用西医药物疗法对常规组病人进行治疗,将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治疗手段后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认知组病人的主观评定、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和社会功能受损四个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治疗当中,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能够好的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康复效果 精神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躯体主诉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效果。对象抽取某高职院校12级护理专业高职大专班学生500人,在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初筛得26人,排除1人不愿参加本研究,确定25名研究对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3人、对照组12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团体干预。对干预前、后及追踪测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并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测量工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结果①两组干预前的SAD、IAS、FNE、总分及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干预前两组无差异。②实验组干预前后两次得分进行比较,均为P<0.05,干预后量分值教干预前低。③对照组前、后测SAD苦恼因子与SAD回避因子得分无差异;SAD、IAS、FNE分比较后,结果P<0.05,判断对照组后测的SAD、IAS、FNE教前测低。④实验组追踪测及后测SAD、IAS、FNE、SAD苦恼因子、SAD回避因子比较后,结果均为P>0.05,判断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的结果无差异。结论①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干预是种有效的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方法。②对于缓解护生的社交焦虑,以团体干预形式进行认知行为辅导的效果可以维持三个月。

  • 标签: 社交焦虑 高职护生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两组进行12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12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第4、8、12周末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神经科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上下肢FMA评分升高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参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干预,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2个月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变化,采用护理满意评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7.50%),参照组治疗依从性(8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并提高护理满意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高血压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在冠脉造影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6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迫器去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与对照组的6例有显著差异(P<0.O5)。结论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脉造影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面部烧伤的青年女性患者中选取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治疗过程中结合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面部烧伤早日愈合。

  • 标签: 青年女性 面部烧伤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妊娠末期干预支持对产时认知行为与分娩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实施规律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06例,将全部孕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孕妇在妊娠晚期参加孕妇学校新开设的“轻松分娩”特色学习课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培训特色学习课程,但给予常规产检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在认知行为、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干预前的分娩知识以及态度分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在干预后,观察组分娩知识与分娩态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产时应对行为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顺产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而实施剖宫产与产钳助产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产后2h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新生儿状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干预支持能够积明显促进孕妇产时的认知行为,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增加了孕产妇极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有效保护并支持自然阴道分娩,增强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正性体验。

  • 标签: 孕晚期干预支持 孕妇产时认知行为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教学查房在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将纳入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的2012级医学专业研究生87名作为观察组,接受传统培养模式的2009级医学专业研究生65名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医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临床教学查房的差异,比较两者出科考核、毕业考核及科研成果的差异。结果3年学习过程中观察组人均参加的临床教学查房次数为107.5±2.3次,而对照组人均参加的临床教学查房为28.3±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科考核和毕业考核成绩分别为93.7±8.5分和86.2±11.5分,87.5±7.6分和73.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论文评分均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8±9.2分和11.5±8.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后,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而临床教学查房教育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教学查房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门诊能够对于孕、产妇的健康依从性行为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1月间接受的200名接受产前体检的孕、产妇资料,将其中100名设为实验组,以护理门诊的形式施行产前指导;其余100名设为对照组,施行常规的产前教育。通过对比两组孕、产妇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来分析产前护理门诊给孕、产妇的健康认知性带来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实验组的孕、产妇依从性临床指标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前护理门诊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产妇的健康认知依从性能够在产前护理门诊的影响下显著提高,在临床母婴健康维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前护理门诊 孕产妇 健康认知行为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住院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