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养生文化理论生成的基础,最早起源于商朝,后经东周时期的孔孟、老庄,汉代董仲舒等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成熟于宋明理学。该思想强调人与天地的基本规律相同,人的生存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重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我国的伟大智慧典籍中,隐藏着生命与自然的密码,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和哲学,影响着中医养生文化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标签: 天人合一 中医 养生文化
  • 简介:历时数年,从国家层面统药品代码编制和管理的制度轮廓初显。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国家药品代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明确,SFDA对药品实行药品代码管理制度,并负责编制国家药品代码。

  • 标签: 统一药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代码 轮廓 管理制度 SFD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立全面、客观的住院医师培训考评体系是保证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昆明医学院第附属医院对临床本科毕业生实行的“二合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评体系内容、方式和要求,并总结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考评体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助产士主导下三合一陪伴分娩用于初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入院分娩的108例初产妇。随机法分组,甲组54例予以助产士主导下三合一陪伴分娩护理,乙组54例予以常规分娩护理。对比分娩结局与产程时间。结果:甲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乙组,甲组的产程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下开展三合一陪伴分娩能够确保初产妇的分娩结局,缩短其产程时间,具有较高的护理可行性。

  • 标签: 助产士主导 三合一陪伴分娩 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发热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中医理论认为其是易伤津损耗,是由外感或者是内伤所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调偏盛或偏衰的种常见症状。布洛芬为FDA唯推荐的用于临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上少见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贴凉购买使用方便。中医退热贴属于中医外治范畴,代代相传,疗效独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患儿发热时选择更安全、更有效、起效更快的退热方式。

  • 标签: 口服退热药 中药退热贴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影响。方法:将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体质量维持情况、SDS评分及SAS评分变化。结果:认知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体质量维持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0.O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增加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血液透析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认知行为对于焦虑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的评定,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选择问卷调查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进行评定。结果对本研究3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17例患者获得痊愈,显著进步患者5例,还有8例患者进步,1例患者无效。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患者较治疗之前下降,而且患者的社会功能、LSR以及GAF总分和之前明显提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的功能,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在具体生活过程当中获得较为满意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等不良生活质量,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河西学院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口腔保健知识了解以及口腔保健意识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相应建议。以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河西学院 200名 1-3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情况,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结果:正确刷牙时长的有 65例( 32.02%),提示在河西学院学生对于每天坚持 3-5分钟的刷牙时长的人群仅占少部分。与此同时,了解正确刷牙方式的为 102例( 50.25%),不了解正确刷牙方式的为 101例( 49.75%),有接近半的同学并不了解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关于认为自己目前的口腔卫生状况如何的问题中,有 145例( 71.43%)认为口腔卫生状况般,仅有 17例( 8.37%)认为自己口腔卫生状况很好。结论:河西学院学生口腔保健卫生认知普遍缺乏,口腔保健行为较差。

  • 标签: 口腔保健 知行度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内7月内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以及行为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行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法(CBT)根据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制定治疗方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VAS焦虑情绪展开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后4周,常规组与行为组患者的Hamilton抑郁评分出现差异,治疗8周后,常规组的Hamilton抑郁评分(19.76±3.93)分显著高于行为组(13.53±1.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行为组患者的SIOSS总评分在(8.09±2.68)治疗8周后显著优于常规组(10.36±3.93)。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积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变。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老年抑郁症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睡眠障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存在睡眠障碍症状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SQI评分为(4.26±1.34)分,低于对照组的(7.48±2.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提升其睡眠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障碍 老年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反复自然流产,导致患者极度焦虑和恐慌;同时心理及生理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极需心理的疏导和帮助。但现状是大部分人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认知行为疗法是种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创立,其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本综述对理性行为疗法的概念、内容,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  压力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较高(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是种常见病,其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病人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在临床上,急诊外伤病人往往需要进行分级诊疗,且救治时间长,抢救效果不佳。有关研究表明,对颅脑创伤病人进行有效的急诊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无缝整合急救护理是近几年兴起的种急救护理方式,它被大量地运用在了各大医院的急救治疗之中,它强调了每个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体化的效果,可以提升急救护理的品质,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以98例急诊颅脑创伤病人为研究对象,从抢救时间、预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等角度,探索“站式”急救服务模式在临床救治中的作用。

  • 标签: 急诊 颅脑创伤 一站式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56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阶段的抑郁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活动,对观察组的患者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不良情绪水平,采用NGASR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自杀意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NGASR量表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低分,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症 自杀意念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情绪低落状态,并会呈现持续反复的状态,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是种高患病率和高复发率的精神疾病,为了较好地控制抑郁障碍患者的发病情形,降低抑郁障碍患者的复发率,增大抑郁障碍患者治愈的几率,要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充分了解和把握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积极、主动性的干预和影响,从而较好地促进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