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作为肝癌的高发国家,对于肝癌的治疗应给予重视,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及肝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对于肝癌的手术切除和患者预后都有很好的提高,通过对肝癌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肝癌的治疗给予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包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西部地区西藏为主最为严重;不仅对全球贫穷人口和地区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对我们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因此,包虫病近期被列为牧区人群的职业病;从中国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包虫病的病因、诊断、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防治这一疾病。

  • 标签: 肝包虫病 外科治疗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手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7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临床材料,并进行资料的研究与整理、分析。结果70例中采用全冠状切口35例,半冠状切口35例。采用自体组织修复44例,其中就近取用颅骨外板、濒肌筋膜瓣26例。70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文总结了作者采用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70例的临床资料,介绍了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方法,对其适应症、优越性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论认为冠状切口可提供充分的暴露,切口隐蔽安全,术后无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对同时需植骨的病例更为适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口。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治疗 手段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FTS)是指在手术期应用各种方法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优化整合最新的护理理念,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循证护理为依据,以护理干预为措施,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程序,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效果,尽量减少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并使患者机体尽快恢复到术前健康状态。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液体治疗是 现代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对于外科重症患者的预后也至关重要。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随着 对重症 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认识不断深入,液体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改进。但是,针对液体治疗的剂量、类型和时机 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就外科危重患者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胃部肿瘤患者 90 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7.78% ,治愈率 91.11% ,死亡率 8.89% ,复发率 6.67% 。 结论:手术治疗 胃部肿瘤 疗效确切, 5 年生存率高。胃肠道肿瘤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因胃肠道肿瘤临床特征缺乏显著的特异性,导致术前的临床确诊率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胃部肿瘤 外科手术 根治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食管上段异物手术治疗6例,探讨食管异物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胸部CT检查确诊为食管异物,经颈部切口行食管异物取出术。结果6例患者行手术取出异物,5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例并发食管支气管瘘。结论食管异物经手术取出异物效果良好。

  • 标签: 异物 食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 本院 4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安全有效的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经验 ,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 4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其中男 33 例,女 9 例,年龄 31 到 59 岁,平均 51 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 20例,心脏病史者 3例。结果 本组案例中死亡 9 例,成功痊愈的 33 例,成功率为 78.57 %。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个人手术熟练技巧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外科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6年4月21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行肝脏R0切除分为R0切除组(11例)和非R0切除组(10例),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RO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7.3%和27.3%;非R0切除组分别为48.0%,0和0(P=0.04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月和5.9月(P=0.008)。对R0切除组生存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Bormann分型(P=0.004)、区域淋巴结受累(P=0.010)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无明显独立预后因素,可能与Bormann分型与淋巴结受累存在交互作用(P=0.031)有关。结论:基于胃癌D2切除联合肝脏R0切除的多学科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胃癌 肝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     摘要: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常见肿瘤,也是临床的多发病。根据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提出诊断思路,并用多种检查方法对甲状腺肿瘤进行术前确诊,明确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达到满意疗效,均无并发症产生。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手术指征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及早实施针对性手术方案,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避免产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外科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3月至2015年3月10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35例行左(近)半肝切除,18例行左肝外叶切除,20例行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行不规则肝切除,24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结果随访3个月至17年,随访率90%,残石15例,复发8例,均为行左肝外叶切除、肝实质切开取石、不规则肝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病例。结论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式,主要以左(近)半肝切除并需配合狭窄胆管切开成形及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彻底、手术效果最佳。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外科治疗 肝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形外科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出本科室的68例烧伤病患,两组病患均行整形外科修复治疗,按照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均为34例,早期组病患于伤后10d内进行治疗,晚期组病患于伤后10d后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早期组的优良率是94.1%,晚期组是82.4%,早期组比晚期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是0.0%,晚期组是11.8%,早期组比晚期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的患者满意度是97.1%,晚期组是88.2%,早期组比晚期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形外科修复在烧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且早期治疗的效果优于晚期治疗,可明显降低二次手术发生率,且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整形外科修复 烧伤 治疗 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临床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4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外科术前接受规范体格检查、调节凝血机制和肝功能、平衡营养供给,视病情实际和身体状况予以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全胃切除术7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共4例;近端胃次全切除10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者5例;远端D2式胃癌根治术患者共12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者6例。12例术中有腹水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腹水量增加;4例早期肝昏迷;4例创面渗血;2例左膈下脓肿;3例切口感染,所有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得到控制。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出血3例(8.8%),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4/34),41.2%(14/34)。结论结合病情实际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式,并结合手术情况和患者病情予以围术期护理,是提升胃癌合并肝硬化临床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合并肝硬化 外科治疗
  • 简介: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84处股骨病灶)的病例资料.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数据(性别、诊断时年龄、病灶处初次骨折的年龄),初诊时的主要症状,受累部位(单发型或多发型),股骨病灶部位和病理结果.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类型,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早期并发症(感染和血肿).随访相关数据:相关并发症(是否出现骨折及恶变),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评分.结果:3处病灶(3/84,3.6%)住院期间出现早期伤口并发症,其中2处为切口感染,1处为切口血肿,均经伤口清创后愈合.10处病灶采用髓内固定,64处病灶采用髓外接骨板固定.髓内固定组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0,20%)明显高于髓外接骨板固定组(1/64,1.6%,P<0.001).82例患者中66例获得末次随访,随访比例为80.5%,中位随访时间为47.1个月.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无恶变病例出现.伴有“牧羊拐”畸形组(n=8)和无畸形组(n=58)末次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9.1±1.1)分和(29.8±0.6)分,“牧羊拐”畸形组功能明显差于无畸形组(P=0.012).病理骨折和骨纤类型不是影响预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骨折时患者年龄是随访期间再次骨折的预测因素,尤其是年龄小于18岁者.“牧羊拐”畸形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方式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稳定,并在中期随访过程中可获得相同的预后.

  • 标签: 骨纤维结构不良 外科治疗 随访 病理骨折 “牧羊拐”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