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食管的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全部209例患者都采用食管切除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为(176.24±27.32)min,清扫淋巴结(12.76±0.68)枚;且上、中、下三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食管切除治疗食管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对食管的原发性病灶有效切除

  • 标签: 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 胸段食管癌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食管切除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采用-切口食管切除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食管患者21例,年龄均〉70岁,PaO2(70-L-9)mmHg(1mmHg=0.133kPa),最大通气量:51%±9%,第1秒肺活量:57%±11%;食管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患者14例,PaO2:(96±13)mmHg,最大通气量:83%±11%,第1秒肺活量:91%±14%;均采用右-切口,根据病灶位置选择具体式。患者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4月。结果3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1例食管患者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右胸内吻合;14例食管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患者中,2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间质瘤和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7例食管平滑肌瘤和1例食管间质瘤患者行单纯肿瘤摘除。患者手术时间为(3.4±1.8)h,中出血量为(160±44)m1。21例食管患者清扫淋巴结(14±5)枚,其中胃动脉旁淋巴结(1.1±0.7)枚;术后无胸内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时间为(10±4)d。食管患者术后PaO2为(664-10)mmHg,最大通气量为50%±11%,第1秒肺活量为51%±13%;食管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患者PaO2为(94±13)mmHg,最大通气量为80%±13%,第1秒肺活量为87%±16%。35例患者随访1~2年,患者术后进食良好,无明显进食梗阻,术后1年生存率为82.9%(29/35),术后2年生存率为77.1%(27/35);死亡患者均为食管患者,1例死于心血管意外,7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切口可选择性用于治疗部分食管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患者和高龄、肺功能低的食管患者,其近期效果�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入路 右胸-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切除 +管状胃代食管治疗食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2 例食管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 将其分为治疗组( 接受管状胃代管治疗 ) 和常规组( 接受全胃代食管治疗 ) ,各 31 例。对比两组治疗 后的中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 ( P<0.05);治疗组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治疗组与常规组手术用时相比无差异( P> 0.05) ;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 P<0.05)。结论:管状胃代管对于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减压 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代食管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镜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分为腔镜组(n=76)与开放手术组(n=5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镇痛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美容效果好,可充分满足广大女性患者的美容需求,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贲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患者,( A组, 112例),(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目的探索腋下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乳组(65例)。采用Stata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乳组患者(Z=6.377,P=0.000)。结论腋下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腋下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采取经,而观察组中采取经腋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中,采取经腋下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经腋下入路 经胸乳入路 临床对比
  • 简介: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食管根治的手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16例中、上段食管中,三切口6例,加上腹部联合切口10例,均行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下段食管20例,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下段及贲门切除后,BillrothⅠ式患者行结肠代食管,BillrothⅡ式患者,在保留胃短动脉的前提下,充分游离脾、残胃、胰腺,行弓下食管-残胃胃底吻合。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病死率11.11%;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90.62%、53.12%、21.87%。结论对胃大部切除后发生食管的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再次进行食管根治的手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非常重要,应根据首次式、食管部位、及残胃血运情况而定。耐心细致操作,准确分离粘连,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食管癌 手术入路 消化道重建
  • 简介: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VATS)的不断进展,我院1995年3月以来VATS行食管切除8例,1例因肿瘤外侵周围组织,中转为剖手术切除,其余7例手术经过顺利,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配合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配合 食管癌切除术 VATS 电视胸腔镜 剖胸手术 手术经过
  • 简介:目的:研究腋窝双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腋窝双乳晕行甲状腺切除(实验组),30例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腋窝双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腋窝双乳晕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双乳晕入路 经胸乳入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食管患者进行小切口食管根治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2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食管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食管根治,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食管患者采用小切口食管根治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低,患者的早期预后相对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手术要点:采用,直视下用超声刀在颈阔肌深面建立空间,两侧达锁乳突肌外缘,上界达甲状软骨上缘;使用超声刀纵向切开颈白线,在真、假被膜之间疏松间隙内分离甲状腺前方、下极和外侧面,使用腔镜拉钩拉开颈前肌群来扩大手术操作的空间,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气管前间隙,靠健侧离断峡部,沿甲状腺被膜精细化解剖游离患侧腺叶,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应用神经探测四步法寻找并监测喉返神经信号;保持超声刀工作刀头距神经〉3mm,将患侧腺叶完整游离;夹闭并切断甲状腺上动脉,防止迟发出血;标本袋取出标本送检。可吸收线缝合颈前带状肌,留置引流管。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胸乳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胸腺瘤切除采取经剑突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胸腺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行经侧治疗)和观察组42例(行经剑突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胸腺瘤患者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腔镜切除术 胸腺瘤 经剑突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头侧腹腔镜半肝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头侧腹腔镜半肝切除手术配合,总结经验。结果30例头侧腹腔镜半肝切除均顺利完成。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平均手术用时180(160-230)min,手术出血量200(150-350)ml,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头侧腹腔镜半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新型手术模式。术前精心准备,中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合理优化,主动、娴熟、安全、精准的手术配合及良好的医护团队合作,是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和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头侧入路 腹腔镜 肝切除 手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对食管患者行小切口食管根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微创食管根治与常规开手术对食管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是A组48例和B组48例。接受微创食管根治治疗的为A组,接受常规开手术治疗的为B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各项围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食管患者采用微创食管根治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能够减轻对患者的机体损伤,防止出现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常规开胸手术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对于食管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36例食管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食管上段5例,食管中段25例,食管下段6例。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0(190-33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70(50-150)min,中出血量165(100~35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d,平均住院时间8.7d。平均清扫淋巴结14.3枚,其中胸部淋巴结8.2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有11例(3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治疗食管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有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电视胸腔镜 食管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食管的合理式。方法收集开治疗食管患者2226例(开组),非开治疗食管患者196例(非开组),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前伴发病、肿瘤部位、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非开组比较,开组肿瘤浸润深(T3、T4期较多)、TNM分期晚(Ⅲ、Ⅳ期比例高)(P〈0.01)。非开组术前有伴发病,肿瘤位于颈段、下段的患者居多(P〈0.02),非开组老年患者比例高(P〈0.05)。开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但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生存率非开组高于开组(P〈0.01),但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开治疗食管的近期疗效优于开,且为不能耐受或不宜开食管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均在脐上或下缘做弧形切口,分别穿刺1个10mm、2个5mmTrocar,置入5mm30°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最后从10mmTrocar中取出胆囊。结果:30例均用单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0min。术后3~5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痛苦小,康复快。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安全可行,可达到腹部无疤痕的效果,但操作难度较大,对于手术开展的初级阶段应慎重选择病例。

  • 标签: 经脐入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无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