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发表的腔镜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方面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累计腔镜组702例,开放组854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MD=4.48,95%CI:3.00~5.97,P<0.05),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MD=-22.70,95%CI:-23.40~-22.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MD=-2.38,95%CI:-2.49~-2.28,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MD=-5.32,95%CI:-6.01~-4.6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OR=0.31,95%CI:0.21~0.48,P<0.05),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MD=1497.65,95%CI:1403.86~1591.44,P<0.05)。结论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理想入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META分析 腔镜 胸乳入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垂体腺癌切除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后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对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胸外科1995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切除后少见并发症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胸腔胃穿孔2例,远期膈疝2例,吻合口主动脉瘘1例。结论食管切除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行胃肠减压、药物调理、营养支持等治疗,效果是确切的。胸腔胃穿孔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术有关,术后早期发生,应与吻合口瘘鉴别,宜及时二次开修补。术后并发膈疝较少见,与膈肌缝合不严密、术后胸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一确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吻合口主动脉瘘多继发于吻合口瘘的基础上发生,病情凶险,出血量大,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少见并发症 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切口食管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例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行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3例,均治愈。结论彻底的颈部引流,充分的胃肠减压,足够的营养支持,适宜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根治,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切除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术后乳糜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食管术后并发乳糜3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重点观察胸腔引流液的变化,正确选择生长抑素的给药剂量和方法,做好呼吸道管理,重视饮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后,31例治愈,另1例因进食高脂饮食导致乳糜液反跳渗出,生长抑素治疗无效行开结扎术后治愈。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术后乳糜精心护理配合后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食管癌 乳糜胸 生长抑素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在右半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右半肝切除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拉法前人右半肝切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囊外左侧在中上部胃后壁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针对中上部胃后壁cT3或cT4胃癌患者实施囊外左侧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12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中、术后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完整网膜囊切除,无中转开腹,中无脏器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无腹腔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95.2±47.9)分钟,中失血量为(105.7±39.4)ml,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1±9.4)枚,其中淋巴结阳性数目为(4.2±2.3)枚,网膜囊淋巴结数目为(3.2±1.2)枚,未见阳性淋巴结,肿瘤分期:ⅡA期1例(8.3%),ⅡB期2例(16.7%),ⅢA期4例(33.3),ⅢB期3例(25.0%),ⅢC期2例(16.7%)。术后1例(8.3%)切口感染和1例(8.3%)炎性肠梗阻,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22月,中位随访时间17月,1例发生术后腹腔、腹膜转移,其余11例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复发。结论囊外左侧在中上部胃后壁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为实现腹腔镜下完整网膜囊切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中上部胃癌 囊外左侧入路 完整网膜囊切除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9岁。患者自2008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肌肉酸痛、以小腿为主,并伴反复低热,体温最高在38.0℃左右,无明显黄疸、皮肤瘙痒、皮疹、

  • 标签: 皮肌炎 食管癌
  • 简介:随着医学各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和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除了传统的外科治疗,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镜治疗、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这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疗效。

  • 标签: 非手术治疗 食管癌 治疗观念 外科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随着光敏剂及激光发生系统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在各期食管治疗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回顾了光敏剂及激光发生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最新关于PDT的作用机制,并对国内外应用PDT治疗各期食管取得的疗效及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 标签: 食管癌 光动力治疗 疗效 免疫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空肠穿刺造瘘营养管(FKI)在贲门食管术后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在35例食管及27例贲门患者手术中应用FKJ的情况,于术后1天开始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等指标较好,FKJ并发症少,无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FKJ对贲门食管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有效,为贲门食管术后的营养方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肠内营养 FKJ 食管癌 贲门癌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式吻合法在食管根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两切口食管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重建以手工吻合65例,机械吻合98例,隧道式吻合50例。比较分析3组的吻合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最低(P〈0.05)。结论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可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胃吻合法 隧道式吻合法 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瘘
  • 简介:肝门胆管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又称Klatskin肿瘤。肝门胆管切除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肝门胆管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单纯胆管外引流和同种原位肝移植等。以下将重点介绍肝门胆管根治性切除

  • 标签: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胆管癌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胆管癌切除术 肝胆外科手术 姑息性切除术
  • 简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蝶人切除后临床上早期进行疗效评估往往存在困难,尤其是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本文分析比较大和巨大垂体腺瘤蝶手术后不同时期核磁共振(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I对手术疗效评估的最佳时机。方法:追踪、随访直径≥2cm垂体腺瘤72例,其中PRL瘤37例,无功能性腺瘤25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2例,多分泌激素腺瘤6例。分别予术后早期(术后1~2周)、3个月、半年行MRI检查,其中45例MRI随访1年以上,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结果:72例术后早期MRI复查确定瘤影完全消失34例(47.2%);11例术后早期MRI检查报告残留,半年后复查3例消失,8例残留;27例(37.5%)术后早期MRI不能明确判定疗效,半年后复查完全切除22例,5例残留。45例术后随访1年,其MRI表现与术后半年的表现相似。结论:术后半年的MRI能较好的判断手术效果,有利于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于术 MRI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方式行贲门根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贲门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组(49例)和腹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腹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均少于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组,住院时间短于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行贲门根治具有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贲门癌 经胸入路 经腹入路 根治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巨、大腺瘤是否采用蝶手术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总结垂体瘤手术经验,探讨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理论依据、策略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收治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300例开颅和1110例蝶手术疗效(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重点讨论蝶手术的策略和技巧。结果: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高,合并症少,生活质量好。结论:蝶显微切除垂体大、巨大型腺瘤仍是最安全有效的首次和再次手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中间与外侧在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手术质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手术均按照CME的原则进行.按照手术的差异分为中间组(36例)和外侧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切除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中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缘长度与外侧组相似(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组患者手术可获取更多的淋巴结(17.83枚vs.15.82枚,P<0.05)、切除平面分级优的比例更高(91.7%vs67.6%,P<0.05)、术后平均每天引流量更少(265.00mlvs.310.0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中间组与外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因术后并发症行二次手术.结论中间更符合CME原则指导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能获得较佳的手术解剖平面,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中间入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