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在护考培训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的实际价值。方法  以2023年3月-4月为研究周期,通过回顾性研究法整理出某院校在2023年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培训的护生298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培训前摸底考试,然后按照自由分组法,将其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法)和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每小组护生例数均是149名,然后对所有护生的模拟考试成绩、护考通过率、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分等展开统计对比。结果 最后发现:实验组护生的模拟考试成绩、护考通过率、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分均超过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护考培训活动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促使广大护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其护考成绩带来支持与帮助。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护考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混合痔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对其临床效果展开详细分析。方法:2022.10~2023.9期间,将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纳入研究,共82例,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行护理干预,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舒适护理,41例)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1例),对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V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可进一步缩短混合痔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混合痔患者 舒适护理 住院时间 疼痛程度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进行ERAS干预,研究其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至2023年1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0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RAS,比较两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ERAS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ERAS 混合痔外剥内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 急诊医学的教学主要在医学院校内开展,学生相对需要学习较多的专业知识,故对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视有所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上的分离、教研室重视度不够等方面,故需在医学教学中融入课堂思政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设计进行入手,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有机融入进去,在混合式教学中实现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探索与进一步实践。从这个结果进行出发,混合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和交际法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前已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培养现代化时代化全面化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急诊教学 课程思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耳穴压豆的具体方法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收治的7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n=35)则采用耳穴压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疼痛评分。结果: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耳穴压豆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痔 手术 耳穴压豆 术后疼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混合痔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行PPH术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PH术的混合痔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可观,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值得运用。

  • 标签: 混合痔 尿潴留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混合式教学联合PBL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护士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名,分别实施常规教学与混合式教学联合PBL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联合PBL可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保障其教学质量。

  • 标签: 骨科护理 混合式教学 PBL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学校护理系学生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组40例则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护生基础护理教学,评价两组学生的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本研究模式的优势所在。结果 研究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护理教学 混合式学习 技能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性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当中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混合痔患者为对象,实施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成对比组(n=38)和试验组(n=38)。对比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对比组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2天以及术后3天的VAS评分均高于试验组患者,组别数据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高于试验组,组别数据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结论 对混合痔患者运用疼痛护理干预方式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低。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混合痔 术后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混合痔患者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混合痔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疼痛护理干预)各39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研究组HAMD、PSQI及VAS评分更低;研究组并发症率(5.13%)低于参照组(20.51%),P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混合痔 情绪状态 睡眠质量 疼痛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在混合教学模式下专升本护生对《儿科护理学》的教学需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校护理学专业的52名专升本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星”软件发送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线下学习的教学需求方面,专升本护生希望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与自己体验实操,教师提供指导,线下课堂中喜欢教师讲授与案例讨论的护生比例较多,希望教师提供课件与教案、视频教程、参考书籍、相关学习网站等学习资源;在线上学习的教学需求方面,专升本护生希望每周课外自学时间2~3小时,单个学习内容视频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在线视频教学形式中,护生更倾向于课堂实录式视频和实地拍摄式视频,希望在线上学习平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充分的交流互动,并且希望教师能够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实时反馈。结论 在线下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专升本护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在线上学习中,教师应强化线上监督,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与课程内容。

  • 标签: 混合教学 专升本 护生 儿科护理学 教学需求
  • 简介:摘要: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出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新变化,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混合式教育模式更是成为了新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主流。在护理教学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利用,在当前阶段已经十分广泛,但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该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更为有效的发挥,则是学校与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究与深入剖析。

  • 标签: 小组合作学习 混合式教学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政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和改进的建议。

  • 标签: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医儿科学 思政建设 在线学习 教育实践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文中主要针对性分析经内镜治疗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对尿潴留发生的临床影响。方法 对2022年6月15日-7月1日品管圈活动前(参照组)我院259例经内镜治疗的患者以及在2022年9月19日-9月30日品管圈活动后这些患者(研究组)进行研究,研究期间统计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尿潴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并进行活动前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疼痛、排尿方式改变、患者心理紧张、术后液体入量过多、麻醉影响,各项数据均为研究组较少;两组数据研究组优势明显,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内镜治疗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可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效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整体效果获得患者满意,并给出较高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内镜治疗 品管圈活动 尿潴留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卓有成效地实施专业人才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认真研究、探索与实践。而作为应用性较强、创新型技术快速发展的动物医学专业,它与我国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故此,高校培养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更需要具备完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抓住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适应我国兽医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核心课程,与学生的就业、考研、执业兽医考试等密切相关,对于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兽医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兽医内科学知识既与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纵向联系,又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相关科目的横向联系。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学科,它既能体现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及健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贯彻实施高水平应用研究型临床兽医学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建立科学专业知识体系,健全思维创新能力,将有利于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也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 标签: 学习通 混合式教学模式 兽医内科学课堂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手术室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 ,探讨该模型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22年进修护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名护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线下培训的模式,实验组应用基于手术室平台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 标签: 手术室平台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