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L4~5)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a)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a)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节段的前屈、后伸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b)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对腰椎节段侧弯运动有显著性影响,尤其以向对侧侧屈为甚;c)当一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后,由于失去了小关节关节囊的限制,导致腰椎活动节段轴向旋转范围增加显著。

  • 标签: 小关节切除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 简介:急性头颈歪斜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其主要原因为咽部附近感染所致,其次是外伤。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其实质是寰枢椎的旋转脱位。临床上以颈椎持续牵引为主要治疗方法。由下颈椎小关节侧脱位引起者相对少。小儿颈椎侧小关节脱位多在受伤早期予以处理,陈旧性脱位的处理少见报道。由于其治疗的特殊性,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并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青少年 颈椎 斜颈 脱位
  • 作者: 周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9期
  • 机构:雅安市雨城区草坪坝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雅安 625000
  • 简介:<正文>膝关节关节炎,是膝关节的一种软骨退行性病变,其一般情况下以中老年人多发。目前其病因并不十分完全清楚,其症状常常会引起膝部的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 作者: 杨光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骨科,重庆409000
  • 简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疾病,根据有关研究表示:美国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有4500万,国内农村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25%,而城镇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33%。随着我国越发的人口老龄化逐渐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预防;治疗
  • 简介:目的明确后路寰枕关节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含完整寰枕关节干燥骨性标本,直视下行后路寰枕关节关节克氏针植入后行X线摄片,在X线胶片上测量寰枕关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枕关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理想角度为:螺钉方向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53.3°±3.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20.0°±2.6°.钉道长度为:(29.28±2.46)mm.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钉道长度问题,结合后路C1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后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式.

  • 标签: 关节 后路 钉道 螺钉固定 螺钉内固定 植入
  • 作者: 刘莎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73
  • 简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患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现代置换手术不断发展普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且不断成熟,临床成功率可达到94%-100%。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人工关节置换呢?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您找到答案。

  • 标签: 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微创修复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手术的效果。方法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作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修复(实验组),另一组仅作关节清理(对照组)。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近期随访,Lysholm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经近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技术 关节软骨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RA患者合并肩关节病变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38例无肩关节病变的RA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常规调查资料、B超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经超声检查显示51侧肩关节发生病变,包括骨质侵蚀10侧、肌腱炎7侧、关节积液11侧、滑膜增生13侧、肩袖病变10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发生与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类风湿因子、ACCP、CRP、ESR等因素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以及RF-IgA、RF-IgM、ACCP、CRP、ESR水平升高等.结论了解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肩关节病变,避免病变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society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行髋关节减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岁。均行髋关节镜检,明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清理损伤的软骨和盂唇,打磨骨赘,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髋关节查体和改良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末次随访时,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超过90%。结论髋关节镜技术对凸轮型FAI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治疗手段。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镜 减压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 简介: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席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尅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颁授学院院士。

  • 标签: 关节镜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术学 上海第九医院
  • 简介:由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等编写的《膝关节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九章构成,从解剖到生物力学,从创伤到肿瘤,从先天性遗传疾病到各种关节炎,从骨科检查法到放射影像学,从超声到核医学,对膝关节及其各种疾病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若干章节详尽的讲了关节镜和人工关节在创伤,骨肿瘤和各种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骨与软骨的组织工程和半月板移植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先进知识介绍和临床技术指导的两重意义。

  • 标签: 关节外科学 膝关节 出版 先天性遗传疾病 放射影像学 半月板移植
  • 简介:椎间关节关节(zygapophysialjoint)简称Z关节(Zjoint),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椎间小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椎间小关节综合征(facetjointsyndrome)”的定义,即椎间小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的下腰痛和臀部大腿的放射痛心。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的(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中老年 终末期 髋关节病
  • 简介: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对实验大鼠骨关节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以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微骨折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并切断右侧膝交叉韧带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用微骨折针刺软骨下骨区造成微骨折,模型组、Sham组以微骨折针刺人关节腔,分别于术后8和12周取材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OARSI法评价关节软骨病理改变。结果术后8和12周,模型组较Sham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骨折组较模型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骨下骨微骨折技术能延缓实验大鼠骨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微骨折
  • 简介:胫腓骨下1/3骨折在治疗上仍比较棘手,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感染、钢板外露、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弊端.自1996年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共8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治疗 胫腓骨 单臂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关节僵硬 钢板外露
  • 简介:胸椎管狭窄症是胸椎及其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胸椎管有效容积减少,产生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发病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该疾病病史较长,呈缓慢发展,常累及双下肢致感觉运动障碍,较少发生在侧。我科经手术治疗证实2例胸椎管狭窄致急性下肢瘫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将其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单下肢 感觉运动障碍 神经根压迫 黄韧带骨化 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