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院前急救中危重患者抢救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我院进行的100例危重重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急救抢救之后有效人数为46例,占患者总人数的46%。患者抢救前后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要能够形成急救意识、保证具有相应的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巧等,并综合患者的各种因素,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结论针对危重患者要能够选择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从这种抢救角度来分析,危重患者的重要性要超过普通患者,尽可能排除各种负面因素,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从根本上提升患者抢救的有效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危重患者 抢救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3-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院前急救的人性化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80例急诊危重患者,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急诊科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经院前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的运用中,可有效改善危重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院前急救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内科危重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9月诊治的20例各种危重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15例,仅表现胃液和/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8例;为上腹部不适、烧灼感、上腹部压痛等消化道症状者8例,表现为面色变苍白、躁动不安、肠鸣音活跃等4例。患者平均(58.34±20.34)岁,其中年龄≥60岁1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存在不良心理反应7例(35.00%)、禁食6例。17例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出血控制而治愈,3例患者因原发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危重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发群体,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特征,要积极预防,密切观察,早期治疗。

  • 标签: 内科 危重病 应激性溃疡出血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危重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及其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危重,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同时经中心静脉和桡动脉抽血样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和桡动脉血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正常心功能和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和循环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出现明显分离现象。动脉血示低碳酸血症,而静脉血则反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单纯检测动脉血气,并不能反映组织内确切的酸碱状态,周围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必须同时进行检测。在严重低心排出量和低灌流患者,检测中心静脉血能较好地反映组织酸碱状态。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危重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68例危重肠内营养后胃潴留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者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吗丁碄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组氮平衡及上臂肌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组氮平衡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促进肠内营养吸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危重病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75例危重人,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肠外组和肠外+肠内组。肠外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肠内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评价(1)护理前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2)腹泻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差异不显著,而肠外+肠内组患者护理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显著比肠外组好,P<0.05;(2)肠外+肠内组腹泻发生率显著比肠外组低,P<0.05。结论危重人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和营养水平,且可预防腹泻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简称ICU,在任何医院内都是危重人的较为聚集的科室。因为病情危重,住在ICU的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被照顾。各项生命体征监控、定时做检查、服药、打针,这些项目繁杂琐碎,但每一项都对病人的病情至关重要。说ICU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是生命的守护者,毫不为过。也正因为病情的危重危重人的抢救工作在ICU病房里也成为一件非常常见的事。而病人抢救的成功与否在于几个方面病人的病情是否可逆,医生的果断决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紧密配合。1

  • 标签: 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 抢救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55例产科危重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妇产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出现产科危重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记录妇产科患者发生产科危重后,抢救时和抢救后对患者的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55例产科危重妇产科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4.5%,抢救成功的患者最终健康出院。结论妇产科患者一旦出现产科危重,需采取紧急抢救,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抢救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和缺氧,防止肾功能衰竭和心脏衰竭,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休克的再次出现,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健康出院。

  • 标签: 55例产科危重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现今的医学发展各类学科在研究临床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营养评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对危重症病人代谢状况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得以不断改进完善,从重视简单的热量和营养素的充分补充、追求恢复“正氮平衡”,逐渐转向营养供给的同时,兼顾恢复危重状态下的代谢与免疫平衡1。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固化剂联合瑞能对危重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延迟胃排空时间,减轻因血糖波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6月入住本院综合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EN,实验组采用固化剂联合瑞能间歇式喂养,对照组单纯使用瑞能间歇式喂养。对两组患者喂养期间的血糖及血糖波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组内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血糖水平于治疗后1、2、3、4、5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3、4、5h实验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化剂联合瑞能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控制危重患者血糖波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大黄对创伤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创伤后危重脓毒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大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障碍、循环血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循环血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48、72小时后观察组患者的中毒性肠麻痹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34例,占全部人数的85.0%,对照组患者生存22例,占55.0%,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后危重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黄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循环血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指标,提升生存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大黄 创伤 危重脓毒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的护理对于ICU里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工作的日常,对于危重人的病情好转及稳定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精湛的医护诊疗技术和责任心。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

  • 标签: 危重病人 护理 存在问题
  • 简介:危重人长期卧床,常常因为疾病原因不能自主翻身更换体位,或采取被迫体位,加之自身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差或全身水肿,机体运动、感觉障碍,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皮肤极易出现压疮。因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对于压疮的预防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估基础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则是预防压疮的一项基本且极为关键的措施,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这是对于翻身的普遍认识。

  • 标签: 危重病人 基础护理质量 疾病原因 全身水肿 机体运动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全麻在急危重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危重腹部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200例,给予常规盲探或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改良组患者200例,给予快速诱导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成功救治比例、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清醒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而插管时间、死亡比例少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显著高于改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患者需要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可视喉镜下插管,能够明显的缩短插管时间、明显增加插管成功比例、有效降低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明显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平稳各项生命体征,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 标签: 静脉麻醉 急危重 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