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主动脉根部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及技术难度高,现阶段仍以传统的胸骨正中开胸方式为主。胸骨上段正中切口已广泛应用于主动脉瓣手术,但在主动脉根部疾病的手术较少应用。为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应用于主动脉根部大血管的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手术的58例患者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深低温停循环、开关胸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二次体外循环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滞留、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出院转归等数据。结果显示,58例中死亡1例,无二次开胸、二次体外循环、切口愈合不良、二次气管插管和卒中等并发症。胸骨上段小切口可以作为一种更安全、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展的主动脉根部大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提纯1株新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噬菌体,并对其基因组学信息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分离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胸骨正中感染的63岁女性患者创面的MRSA(下称宿主菌)液,采用污水共培养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该院污水中分离提纯得到噬菌体,并命名为噬菌体SAP23,观察噬菌斑形态。采用磷钨酸负染法将噬菌体SAP23染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蛋白酶裂解方案制备噬菌体SAP23 DNA,在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完成序列组装、注释、系统发生树等基因组学分析。将噬菌体SAP23液分别按10.000 0、1.000 0、0.100 0、0.010 0、0.001 0、0.000 1感染复数与宿主菌液共培养4 h后,采用点滴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筛选最佳感染复数,此处及以下样本数均为3。按测得的最佳感染复数取噬菌体SAP23液与宿主菌液分别共同孵育5、10、15 min后,同前测定噬菌体效价,筛选最佳吸附时间。按测得的最佳感染复数取噬菌体SAP23液与宿主菌液按最佳吸附时间孵育后,分别于培养0(即刻)、5、10、15、20、30、40、50、60、80、100、120 min,同前测定噬菌体效价,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取噬菌体SAP23液分别在温度为4、37、50、60、70、80 ℃下,在pH值为2、3、4、5、6、7、8、9、10、11、12下孵育1 h,测定稳定性。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储存的41株MRSA,完成噬菌体SAP23的宿主谱范围检测。结果噬菌体SAP23能在宿主菌双层琼脂板上形成透明噬菌斑。噬菌体SAP23头部是直径为(88±4)nm的多面体,其尾部长度为(279±21)nm、宽度为(22.6±2.6)nm。噬菌体SAP23基因组为全长151 618 bp的线状双链DNA,序列两端有11 681 bp的长末端重复序列,预测出220个开放阅读框,噬菌体可编码4个转运RNA,未预测出毒力因子或抗性基因,注释功能的噬菌体SAP23基因可分为5个组,GenBank登录号为MZ427930,噬菌体SAP23全基因组序列与共线性分析中的6个葡萄球菌噬菌体全基因组序列有5个局部共线区域,但在局部共线区域内部或外部存在差异。噬菌体SAP23属于Herelleviridae科Twortvirinae亚科Kayvirus病毒属。噬菌体SAP23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0 0,最佳吸附时间为10 min,潜伏期约为20 min,裂解期约为80 min;在4~37 ℃温度条件及pH值为4~9的条件中,稳定性较好。噬菌体SAP23可裂解41株MRSA中的3株。结论噬菌体SAP23为Herelleviridae科Twortvirinae亚科Kayvirus病毒属成员,潜伏期短,其对温度和酸碱耐受性好,可有效裂解MRSA,为不含毒力因子和抗性基因的新型烈性窄谱噬菌体。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噬菌体 基因组学 伤口感染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外科手术中切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手术的有效和高质量开展。方法:以骨外科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参与实验的患者伤口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并对对其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例骨外科患者,临床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本身的年龄问题,以及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结论:骨外科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充分注意到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提高医师手术操作技能,提高相应应对防范措施,做好环境等消毒管理,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将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色和功能的概率降到最低,为患者预后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的具体需求,并根据患者切口结肠造口的治疗情况,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效果的及时优化,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方法:抽选切口结肠造口的胃肠肿瘤患者50例,确定为“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展开护理干预,再抽选切口结肠造口的胃肠肿瘤患者50例,确定为“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效果的比较分析,选出最佳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结果:实验组的针对性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对照组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待提升。结论:应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不断优化胃肠肿瘤切口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广泛地推广针对性护理服务方案,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得以疾病快速康复,过上健康而美好的生活。

  • 标签: 胃肠肿瘤 经切口结肠造口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乳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病例数为78,均为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纳入起止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组3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腋下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案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在病灶完全切除率上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术后乳房美容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乳晕切口 乳腺手术 乳腺疾病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囊小切口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分组,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患儿40例,共有患儿8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疝修补术,实验组患儿实施阴囊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其中实验组患儿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术后24小时、36小时与48小时的疼痛评分对比中,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阴囊小切口手术较传统疝修复术更能显著改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手术指标,降低疼痛指数,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传统疝修补术 经阴囊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18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对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加以观察,并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同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加以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18例患者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7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呈一致性,诊断准确率为94.44%(17/18),包括单纯孕囊型10例、混合性包块型5例以及蜂窝型2例,出现1例漏诊患者,漏诊率5.55%(1/18)。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仅可以避免漏诊,同时操作简便,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切口妊娠 经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乳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疾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乳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的治疗方式发挥着显著的疗效,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 乳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进行经阴道超声分析,做好价值探究和比较。方法:选取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共计70例,选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做好超声结果分析。结果:7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存在明显的特异性图像检验,29例为Ⅱ型和Ⅰ型,但胎儿膀胱与膀胱之间的肌层厚度为≤ 3mm;Ⅲ型11例,胎儿膀胱完全植入颈肌层和膀胱。本次70例中患者均住院进行治疗,正确诊断人数为68例,整体诊断准确率为97.14%,p<0.05。结论: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分析,整体情况明显好转,效果相对较优。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妊娠 经阴道超声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选择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结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者(2021.2-2022-12)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是100例。两组均是选择跟腱切口下的逐层梳理缝合法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弧形切口,研究组则是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比较各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切口皮缘发黑率、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率、切口皮缘完全坏死率、跟腱外露二次手术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 标签: 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 逐层梳理缝合法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收治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3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后联合入路组(A组)7例,后正中入路组(B组)6例。对全部病例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术后随访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依据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治疗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能较好地解剖复位滑车切迹形态,使肘关节坚强固定,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脱位 后正中入路 前后联合正中入路 3D打印
  • 简介:病历摘要: XX 女 60岁 因“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14小时”入院. 该患缘于5年前劳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部放散,持续不缓解,为剧痛,同时伴大汗,在上级医院确诊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给予心脏支架植入2枚,好转出院。5年来心前区疼痛偶发作,间断用药。14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放散,持续不缓解,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理想,为明确诊治而入我院,急诊给予罂粟碱静点后以“冠心病”而收入我科。病程中存在活动时心悸、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糖尿病病史14年,现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80/?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4.入院时查体:体温:36.5℃ 脉搏:6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50/70mmHg,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6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电轴左偏 陈旧下壁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BNP;1381.00pg/ml肌钙蛋白;2.65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6ng/ml 糖化血红蛋白:8.6% 随机血糖:19.2mmol/L 甘油三酯:5.76mmol/L 脂蛋白:650.1mmol/L 总胆固醇;6.42mmol/L 心彩示:左房增大 左室肥厚 左室壁运动欠协调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主动脉弹性减低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入院后因右侧桡动脉搏动消失,给予右侧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植入支架1枚,患者自述术中右上臂肿胀,疼痛,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入病房,已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处无渗血, 桡动脉搏动消失,尺动脉搏动较好,各手指活动尚可,指腹弹性较好,各手指末梢血运较好,毛细血管反应正常。右手指有麻木感。10余分钟右下臂皮肤出现散在皮下出血点,右上臂肿胀明显,颜色发暗,暂给予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度,间断松开弹力绷带、右上臂间断冰袋冷敷,右上臂疼痛一直不缓解,后行右上臂血管超声检查考虑假性动脉瘤,术后3天转入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手外科给予手术治疗,右上臂肿胀、疼痛好转,右手麻木、疼痛逐渐加重,出现右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出院后右手麻木、疼痛持续存在,夜间为著,再次去到上级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因患者心脏方面原因,不适合再次手术,出院后给予理疗,现右手麻木较前有所好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接受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对诊断结果准确率的影响意义。方法:面对本院7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研究样本采纳时间范畴为2021.09-2022.09时间段,均对70例纳入人员实施阴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判定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诊断结果准确率方面,腹部与阴道诊断方法相对比,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实施后,研究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接受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诊断准确度较高,同时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型,为后期保胎或终止妊娠提供参考依据,效果明确。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8例(139足)外侧扩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123足),女15例(16足);年龄24~79岁[(48.2±10.8)岁]。单侧117例,双侧11例。根据骨折线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92足,Ⅲ型40足,Ⅳ型4足。根据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33足)和对照组(106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糖尿病史、吸烟史、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后白细胞计数与术后切口并发症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OR=3.51,95%CI 1.29~9.50,P<0.05)、吸烟史(OR=3.53,95%CI 1.34~9.30,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OR=2.52,95%CI 1.04~6.10,P<0.05)及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OR=2.97,95%CI 1.79~12.45,P<0.05)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是闭合性跟骨骨折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跟骨 骨折,闭合性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是198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病变,好发于青年四肢远端皮下软组织。镜下观察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实性梭形细胞区、裂隙状血管区及乳头结构,极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67岁女性患者胸骨的梭形细胞血管瘤,随访9个月余,病情稳定,无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瘤使用乳晕切口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8例,行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经乳晕切口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对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60例剖宫产癫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结果: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常规超声在准确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为90%,对照组为60%,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可以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瘢痕妊娠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成像显示胸骨的全貌。统计胸骨柄变异、胸骨体变异、剑突变异、胸骨融合的发生情况。结果(1)胸骨柄变异:胸骨上骨56例(5.6%),其中单侧27例、双侧29例;胸骨上结节63例(6.3%),其中单侧31例、双侧32例;胸骨上凸12例(1.2%)。(2)胸骨体变异:胸骨体呈"O"形62例(6.2%);胸骨孔40例(4.0%),伴胸骨下裂5例(0.5%)。(3)剑突变异:剑突末端变异347例(34.7%),其中剑突缺失46例、剑突双尾286例、三尾15例;剑突内部变异203例(20.3%),其中剑突单孔118例、双孔5例、假孔80例;剑突形态变异61例(6.1%),其中偏斜35例、延长且远端翘起26例。(4)胸骨融合变异:柄体融合192例(19.2%),其中完全性融合148例、部分融合44例;体剑融合509例(50.9%),其中完全性融合276例、部分性融合233例;胸骨体第1、2节未融合30例(3.0%)、部分融合39例(3.9%);全胸骨融合60例(6.0%)。结论胸骨变异较为常见,多模态MSCT影像可以很好地观察胸骨变异情况。

  • 标签: 胸骨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皱襞脂肪抽吸联合乳晕下小切口治疗Simon Ⅲ 度腺体脂肪型男性乳房发育症(GY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腺体切除治疗Simon Ⅲ 度腺体脂肪型GY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乳房进行磁共振检查,确定为腺体脂肪型GYN(腺体组织超过50%);于腋前皱襞做一长约1 cm的切口,通过此切口对乳房肥大区域的脂肪组织进行反复抽吸,直至达到满意的厚度;于乳晕下做长约1 cm的弧形切口,对残余的腺体组织进行切除,将乳晕切口对位缝合。术后对双侧乳头、乳晕血运、感觉及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观察,并对双侧胸廓形态、切口瘢痕等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8例GYN患者,年龄18~35岁,体质量指数18.8~24.5 kg/m2,平均22.5 kg/m2。术中单侧乳房脂肪抽吸量平均为150 ml(130~170 ml),腺体切除量平均为105 g(85~125 g),出血量平均约30 ml (15~75 ml)。术后肥大的乳房体积明显缩小,均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区皮肤缺血坏死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双侧胸廓平整、对称、轮廓自然,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结论腋皱襞脂肪抽吸联合乳晕下小切口治疗Simon Ⅲ 度腺体脂肪型GYN,安全性高,术后胸部轮廓流畅、形态自然,瘢痕小而隐蔽,达到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男子乳腺发育 小切口 脂肪抽吸 磁共振成像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乳晕切口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治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资料抽取64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32例,参照组为常规切口手术方案治疗患者,研究组为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手术用时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对手术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用时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患者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经乳晕切口手术 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