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祥 黄诗倩 夏祖和 姚尚龙 夏海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22 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22,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卫生院内科,湖北鄂州 436060
  • 简介:摘要近年来,床旁超声在麻醉、急危重症等领域发展迅速。床旁超声因其可视、无创、便携、可床旁反复操作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即时监测心、肺、等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是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结构,麻痹或者功能障碍可导致吸气功能明显减退。通过床旁超声监测厚度、活动度等指标,以评估患者功能,并结合临床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可以对麻痹、肌萎缩、发育不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病理状态进行快速识别,还可以动态评估从功能障碍到功能恢复的演变过程以指导气管插管患者撤机拔管,并可对其治疗效果提供实时反馈。本文就超声评估方法、临床应用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应用相关指标来全面评估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诊断和治疗功能障碍,希望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 膈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围手术期功能障碍(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DD),超声监测可以准确测量的厚度和活动度,精准反映围手术期功能改变,帮助麻醉医师早期甄别DD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文章对超声监测在围手术期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超声监测术前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脓毒症、脑卒中相关的功能损伤,术中识别臂丛神经阻滞造成的DD,术后评估心脏、胸腹部手术后神经损伤以及指导拔管。超声监测有助于麻醉医师优化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是新时期麻醉医师的必备技能。

  • 标签: 膈肌 超声监测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呼吸疲劳及功能障碍是病情进行性加重的原因之一。作为最重要的呼吸,其功能状况将影响患者预后。超声技术近年来因其无创性、重复性好,以及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情况,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和危重症领域。本文就超声的概述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 膈肌
  • 简介:摘要: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应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功能障碍。超声功能的监测,具有无创、便携性、床旁可重复操作性等优势,近几年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通过监测位移、厚度、增厚分数、收缩速度、位移-时间指数等指标对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起到对患者进行机械控制通气的撤离以及结局的预测的作用,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可靠的撤机评估标准。

  • 标签: 超声 膈肌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对机械通气兔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重量(DW)、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收缩力;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83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通过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增厚率(DTF)和移动度(DE),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TF和DE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8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为(56.5±5.5)岁;20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7.3±6.2)岁。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左侧DTF、右侧DTF、左侧DE、右侧DE分别为(39.0±17.8)%、(57.7±1.2)%、(11.9±4.3)mm、(18.5±1.4)mm,均高于撤机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8.1±4.5)%、(19.9±2.3)%、(6.2±2.8)mm、(11.9±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撤机成功患者左右侧DT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1%和88%,敏感性分别为90.46%和96.07%,特异性分别为87.83%和89.67%;左右侧D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3 mm和12.7 mm,敏感性分别为81.38%和85.56%,特异性分别为80.24%和87.23%。结论超声可较准确地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的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 心脏瓣膜置换术 呼吸机撤机
  • 简介:摘要肌无力是功能障碍和萎缩的结果,并伴有严重临床后果,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通过磁刺激神经监测跨压,评估功能,无需受试者配合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尤其适于重症监护病房配合不佳的患者;超声评估结构(厚度、增厚)和位移似乎是可行、可重复的,但尚无大规模研究证据支持;电活动与功能虽然相关,但这些测量的重复性在受试者内部表现出很高的异质性。脱机过程、人-机不协调和功能的评估可能是这些技术在临床上最相关的适应证。本综述介绍危重患者功能的临床问题,以及床旁功能监测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膈肌功能障碍 跨膈压 膈肌超声 膈肌电活动
  • 作者: 夏金根 巴文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疲劳、衰弱和收缩力下降等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延缓肌萎缩和增强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MS符合撤机筛查条件患者为研究对象,撤机筛查30 min床旁超声测量右侧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平静呼吸移动度,计算平静呼吸收缩速度。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抬头力量、双上肢在近端力、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平静呼吸移动度和平静呼吸收缩速度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撤机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抬头力量和双上肢近端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平静呼吸移动度高于撤机失败组[(1.46±0.29)cm比(1.27±0.24)cm,P=0.001],平静呼吸收缩速度和APACHEⅡ评分低于撤机失败组[(1.57±0.27)cm/s比(1.76±0.34)cm/s,P=0.003;(20.6±2.9)比(22.1±3.0),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静呼吸移动度和平静呼吸收缩速度是影响IMS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可评估IMS患者功能并指导撤机,平静呼吸移动度和平静呼吸收缩速度是影响撤机结果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膈肌 超声 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形态超声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及其用于COP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COPD组)和同期健康受试者8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受试者肺功能指标、形态超声指标和活动耐力指标差异,统计COPD患者形态超声指标数值与肺功能指标和活动耐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56.27±8.9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87.42±6.29)%],而残气量/肺总容量(RV/TLC)[(54.81±6.9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27.59±3.92)%](t=14.583、17.904,均P<0.05);COPD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502.36±82.41)m]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824.59±63.37)m](t=11.726,P<0.05);COPD组平静呼吸移动度(DMQB)[(1.71±0.45)mm]、深吸气移动度(DMDB)[(4.03±0.81)m]和厚度分数(TF)[(117.56±24.83)%]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24±0.30)mm,(5.36±0.62)mm和(159.60±22.35)%](t=4.736~7.592,均P<0.05);COPD患者DMQB、DMDB和TF均与FEV1/ FVC和6MWT距离呈显著正相关性(r=0.705~0.819,均P<0.05),而与RV/TLC呈显著负相关性(r=-0.774~-0.847,均P<0.05)。结论COPD患者伴有移动度和TF下降,且与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超声检测形态变化对COPD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检查 膈肌 呼吸功能试验 身体耐力 相关性 诊断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预测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以英文或中文出版的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并提取评价超声指标诊断试验相关数据,以临床实际成功撤机为诊断试验金标准,重建2×2列联表。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QUADAS-2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 1.4中的Cochran Q test和I2统计数据。用Stata12的Begg′s检验和Eegg′s检验估计发表偏倚。结果纳入了6项研究,共有412例受试者。隔位移、隔厚度分数和隔位移与隔厚度分数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0.872、0.840和0.856,特异度分别为0.644、0.827和0.728,诊断比值比分别为47.858、23.742和31.18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 8、0.898 4和0.909 5。在这些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结论超声检查是预测国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有效工具,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人工 膈肌超声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调节蛋白-1(NRG-1)预先给药对脓毒症大鼠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6只,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脓毒症组(Sep组,n=10)和NRG-1组(N组,n=1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S组暴露盲肠后关腹。制模前30 min时,N组尾静脉注射重组人NRG-1β 10 μg/kg,S组和Sep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时麻醉下处死大鼠取标本,测定收缩功能;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Sep组和N组张力-频率曲线下移,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1),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与Sep组比较,N组张力-频率曲线上移,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1),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论NRG-1预先给药可改善脓毒症大鼠收缩功能,其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神经调节蛋白1 脓毒症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2月份到2021年2月份,电脑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行单一复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和研究组(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三十分钟氧合指数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二者联合治疗在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更好,有效率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膈肌起搏 正压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HFNC)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轻中度AECOPD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常规组(常规氧疗)和HFNC组(HFNC治疗)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气管扩张药物、帮助排痰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平静呼吸移动度、深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对比两组连续治疗3、5 d的临床缓解率。结果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OI、SaO2、MA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PaO2、OI、SaO2、MAP测定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测定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HFNC组pH值、PaO2、OI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平静呼吸移动度、深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深呼吸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平静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HFNC组患者的深呼吸移动度高于常规组(P<0.05),平静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 d后,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HFNC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85.00%)高于常规组(66.67%,P<0.05)。结论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吸氧,对于缓解疲劳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经鼻高流量吸氧 膈肌运动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HFNC)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轻中度AECOPD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常规组(常规氧疗)和HFNC组(HFNC治疗)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气管扩张药物、帮助排痰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平静呼吸移动度、深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对比两组连续治疗3、5 d的临床缓解率。结果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OI、SaO2、MA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PaO2、OI、SaO2、MAP测定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测定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HFNC组pH值、PaO2、OI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平静呼吸移动度、深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深呼吸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平静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HFNC组患者的深呼吸移动度高于常规组(P<0.05),平静呼吸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 d后,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HFNC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85.00%)高于常规组(66.67%,P<0.05)。结论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吸氧,对于缓解疲劳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经鼻高流量吸氧 膈肌运动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本中心收治一例食管闭锁合并先心病及麻痹的罕见婴儿病例,成功实施手术并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本文总结并探讨了该病例的护理问题,为积累此类护理经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腹直分离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使用高频超声探视测量腹直间隙距离,记录产后腹直分离的超生特征。结果:①共发现产后腹直分离3例,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腹白线增宽,双侧腹直对称分离等;②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结论:产后腹直分离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临床Alvarado评分在阑尾炎超声诊断中的实施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5例疑似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高频超声联合临床Alvarado评分诊断、临床Alvarado评分诊断,观察诊断效果。结果:较之临床Alvarado评分单项诊断方式而言,联合诊断阳性检出数更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临床Alvarado评分在阑尾炎超声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最大程度提高诊断效能,减少漏诊情况发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阑尾炎 高频超声 临床Alvarado评分 准确度
  • 简介:摘要超声因实时动态、全方位、多角度、无辐射等优势成为卵巢肿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综合评分系统为卵巢肿瘤术前明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信息,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诊断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胆囊腺症的患者临床超声影像学的表现及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等方面综合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经过手术病理学诊断确定为胆囊腺症的患者中,抽取25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检查结果及超声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手术病理学方面的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其最终的临床检查之后的准确率效果情况。结果 超声结果分析时发现,弥漫性的增生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了胆囊壁的弥散性增厚,伴有内壁不光滑、不平整、存在凹凸面的现象,内腔明显缩小,其局部可见多发、散发、形态不一的小囊状的无回声区,呈现“彗星尾征”,回声伴有小而强的闪光点。合并胆结石的情况下则存在强光团,伴有声影。而节段性增生主要表现为其胆囊壁出现局部的增厚,增厚形式以三角形为主,而且逐渐向胆囊内部突出,严重情况下伴有明显“三角征”,可见多发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而底部局灶性则伴有底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高频探头下可见内外光滑连续,伴有强回声点,出现“彗星尾征”。准确率方面,与手术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19例,误诊4例,漏诊2例,与金标准未呈现显著不同(P>0.05)。结论 目前临床胆囊腺症患者在具体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不同的分型表现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相关检查有助于更好的辅助进行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的总体准确性相对较高,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采取多切面高低频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最终的准确性。

  • 标签: 胆囊腺肌症 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金标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