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婴儿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感染、生长落后等现象,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能够有效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延续性关注和护理,个案管理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生长、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个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探讨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个案管理 构建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构建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儿科护理岗位职责评价标准。 方法:通过专家对各指标评分的变异系数等,来分析专家意见的协调度;去掉变异系数大的项目,筛选后再使用层级分析法,将各要素进行排序,最终建立适用于儿科护士岗位职责评价标准。结果:在所构建的评价标准中,共有3大类(一级项目),11个项二级项目,33条三级项目。且专家的协调度高,对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不同指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达到了高度一致。结论:本次参与研究的专家协调度较高,意见相对统一,因此评价标准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在儿科护理岗位职责评价中值得运用。

  • 标签: 核心能力 儿科 护理 岗位职责 评价
  • 简介:目的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系数等,对指标进行筛选,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结果研制出含有21个条目的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综合类指标1个,结构指标5个,过程指标7个,结果指标9个。结论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对推动医疗服务分档定价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医疗服务 分级分档 评价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国家发展的这一方面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其对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产生了   非常大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教育在任何时期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高校在我   国的教育体系中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其道德水   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在现阶段,高校教育往往重视对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   教师们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师德的问题就层出不穷,这对教师这一   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将会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内   容构建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

  • 标签: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构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信息系统的ICU护理工作量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方法: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借助德尔菲法开展工作,完善ICU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问卷回收率为100.00%;第一轮及第二轮函询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2.05至5.00及4.57至5.00,合理性赋值均数分别为2.13至5.00、4.71至5.00;第一轮及第二轮函询各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2至0.18、0.02至0.12,相关数据均小于0.2;第一轮及第二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及0.88;ICU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分别为3项及37项。结论:基于信息系统的ICU护理工作量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科学性较高。

  • 标签: ICU 护理工作量 绩效考核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肾病亚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临床护理中护士执业岗位准入管理以及护士岗位培训体系的影响。 方法:应用文献资料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作函询问卷以及专家函询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两轮函询共发放十五份问卷,有效回收十五份;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86。两轮肯德尔W系数总值分别为0.325、0.356,离散系数总值分别为0.11、0.13,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肾脏病 护士 岗位胜任力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多学科急性疼痛管理服务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创伤骨科162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息性疼痛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新构建的疼痛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疼痛管理质量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12h、72h 2个时间点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72h内,干预组的疼痛管理质量及疼痛控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提升镇痛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活动性疼痛 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管理服务,多学科合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预防骨科跌倒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2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跌倒管理;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跌倒管理。比较两组跌倒发生情况、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例,占0.63%;对照组发生跌倒9例,占5.63%。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 =6.607,P=0.010<0.05)。入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该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P<0.05)。结论: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实施跌倒管理可显著减少骨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科患者 跌倒管理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循证构建鼻肠管护理方案,评估其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和传统护理方式对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以评估循证护理方案的优势和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接受护理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鼻肠管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鼻肠管护理方案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循证护理方案组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鼻肠管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科学地选择合适的鼻肠管护理方案,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基于循证的鼻肠管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 标签: 循证构建 鼻肠管护理方案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根据研究需要对患者进行分组,行区别护理管理,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结果 经数据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转运时间各项用时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研究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应用效果获得临床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开展分组研究,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人数为40例,抢救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抢救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构建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尽早控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科研组(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各33例,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分析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基础组,科研组Hb、TF、ALB、PA值更高;遵医率更高,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可改善营养状况、优化遵医行为,值得推崇。

  • 标签: 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炎症性肠病 营养状况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48个三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构建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提供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检测工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的方法初步拟订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7名专家进行3轮问卷咨询,定量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将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运用于临床。[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3;最终确定的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包括一级指标3条、二级指标26条,其专家接受度均〉80%;一级、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3,0.401,表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结果可靠;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及接受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认知效果明显提高(P〈0.05)。[结论]本评价标准对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病人健康教育的质量管理、检测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 健康教育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实验目的:探讨以小组为单位的心理护理模式在综合医院慢性病人中的构建和实践。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慢性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查。实验结果:抑郁出现率百分之四十以上,焦虑出现率百分之三十,二者同时出现的概率百分之二十以上。结论: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心理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综合性医院慢性病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

  • 标签: 心理护理 综合医院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造口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构建体会。方法 本文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88例肠造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以常规造口干预(44例),实验组则以成立造口护理小组干预(44例),相比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中实验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造口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构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造口治疗师 造口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采取以微信为载体构建集群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价值。   方法:研究开展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0月,研究对象:70例肾内科实习生,依据护理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使用常规护理教学方法,观察组35例采取以微信为载体构建集群教育模式,统计学分析两组实习生护理教学效果。结果:在理论性考核评分、实践考核评分、护理教学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护理教学中采取以微信为载体构建集群教育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护理带教效果,提升实习生对带教的认可程度。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教学 微信 集群教育模式 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