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的谐波和间谐波问题是系统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关于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首先对几种电力系统谐波和间谐波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谐波检测中的早期方法、DFT算法、同步偏差削弱法等,以及间谐波检测中的自适应窗函数法、时域平衡法和两部检测法等。

  • 标签: 电力系统 谐波和间谐波问题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石斛生物总碱对缺氧缺糖所致原代培养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以低糖结合物理性缺氧(95%N2+5%CO2)模拟缺血性损伤,复氧和复糖模拟再灌注损伤。分别在缺氧缺糖(1h、2h、4h)和缺氧缺糖2h/复氧复糖(3h、12h、24h)等不同时点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缺氧缺糖2h/复氧复糖12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石斛生物总碱0.025mg·L-1、0.25mg·L^-1、2.5mg·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高模型损伤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模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明显降低细胞内游离钙,保护线粒体功能,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石斛生物总碱能明显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致原代培养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超载、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标签: 原代培养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性损伤 石斛生物总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基于镜像神经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视觉刺激,激活镜像神经的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研究发现1,基于镜像神经理论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缺损、减轻疼痛方便疗效显著。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康复治疗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21天,取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腺苷、前列腺素E1和Zn2+对背根节(DRG)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的影响,并与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hNGF)的作用相比较.结果NGF及环化酶激活剂组与夹毁对照组相比都能增进DRG细胞的存活和减轻核偏移;NGF组及高Zn2+饲料组在细胞存活数及核偏心率、核等圆径方面与假手术组无差别.结论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DRG神经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Zn2+的保护效应与NGF无差别,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NGF.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环化酶激活剂 背根神经元 核偏心率 核等圆径 周围神经损伤-感觉神经元细胞体
  • 简介:为实现节能减排,电动汽车已越来越受关注,而开发节能高效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将单神经PID控制算法引入电动汽车空调控制领域,运用MATLAB进行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超调小、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精确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空调 电动汽车 单神经元PI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小细胞肺癌,27例良性肺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和健康人对照组。结论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化学发光免疫
  • 简介:目的:研究异丙酚(propofol,Pro)对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300)μmol/LPro可以直接激发内向电流(Ipro),Ipro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阻断;(0.01-30)μmol/LPro能增强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IGABA),洗脱后,电流恢复。结论:Pro既能直接激活GABAA受体,又能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变构调控受体;海马区GABAA受体可能是Pro的重要药靶。

  • 标签: 异丙酚 Γ-氨基丁酸受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疑似青少年型神经蜡样脂褐质沉积症(JNCL)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遗传分析,检测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寻求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JNCL患者精确诊断的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和2017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个汉族疑似JNCL家系,收集患者眼部及全身病史资料及家系信息,测定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者眼底表现,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视觉功能变化。采集该2个家系3例首诊于眼科的疑似JNCL患者及5名健康家系成员的血液标本各3 ml,并提取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针对检测出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以及家系共分离。结果所有患者眼底均呈现典型牛眼征以及视网膜色素紊乱,OCT影像显示外层视网膜明显变薄。2个家系均在CLN3基因上检测到致病突变,F1家系2位患者为c.154T>C(p.Y52H)和c.982G>C(p.A328P)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982G>C(p.A328P)位点为本研究首次报道;F2家系先证者为c.906+5G>A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此位点为已知致病位点。家系共分离以及全面的致病性分析显示,F1家系复合杂合突变以及F2家系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是导致其表型的遗传学病因。结论本研究发现了JNCL家系的一个新突变,丰富了CLN3基因的突变谱。高通量测序以及Sanger直接测序技术对于JNCL的精确诊断、指导个性化治疗以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 标签: 神经元蜡样脂褐素沉积病/诊断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青少年 CLN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酮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即CB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海马CB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7天,背侧海马CA1区CB阳性神经开始出现并且数量增多;第7天背侧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呈现CB阳性死亡着色致密条带。孕酮处理后背侧海马CA1区CB阳性神经进一步增加,且有较长的突起伸至腔隙分子层,未见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CB阳性死亡着色致密条带结构。结论孕酮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调控CB的表达可能为孕酮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海马神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咪唑安定对神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遗忘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离子通道的电流,研究咪唑安定对钠离子通道电流幅度和激活特性的影响.结果:咪唑安定对海马钠离子通道电流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0.1和10μmol@L-1的咪唑安定对钠离子通道分别抑制了(7.95±7.46)%和(25.37±8.31)%(P<0.01).10μmol@L-1的咪唑安定还可使钠离子通道的激活曲线右移.结论:咪唑安定对海马神经上的钠离子电流有较弱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可能不是其主要的临床作用机制.

  • 标签: 药效学 咪唑安定 海马 锥体神经元 钠离子通道 膜片钳
  • 简介:目的:经改良和优化,建立高纯度BALB/c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L-多聚赖氨酸包被细胞培养板,取新生BALB/c小鼠(出生24h内)大脑皮质组织,经0.25%胰酶消化后吹打成单个细胞,按1×10^6/孔接种于35mm的六孔板中,用神经细胞培养种植液培养6h后换神经细胞培养饲养液,培养40h时加入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随时观察神经培养情况。结果:培养5d的神经细胞形态最为典型;经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神经细胞纯度为93%。结论:经方法改良与优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 标签: 大脑皮质 神经元细胞 培养 BALB/C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皮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实验组).以脑池内血液注入法制作SAH模型.对A组动物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对B、C、D、E组动物注入自体鲜血.分别于术后1d(B组)、3d(C组)、5d(D组)及7d(E组)处死实验组动物及对照组动物,立即取颞叶的大脑皮质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其形态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的神经大部分保持完好,部分细胞有轻度的水肿.C组、D组、E组的神经有明显的破坏,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核固缩、浓染.实验组动物均有皮质细胞密度的减少,B组皮质细胞密度低于C组、D组、E组(P<0.05).结论SAH可引起迟发性神经死亡.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 简介:采用Hodgkin-Huxley神经模型,在二维随机神经网络中引入局部扩散功能缺陷,研究了神经网络中非对称缺陷附近的方形失去扩散功能的缺陷对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缺陷使螺旋波降低传播速度的行为与缺陷的位置和尺寸有关:靠近螺旋波中心的缺陷影响最为显著,当缺陷远离中心位置时,缺陷的作用明显减弱;缺陷尺寸越大,影响也越显著.同时观察到,在弱耦合神经网络中,缺陷的存在导致了螺旋波的漂移现象.进一步研究缺陷和通道噪声同时存在时系统时空斑图的演化行为,结果发现,噪声作用下缺陷处形成了新的波源.最后,通过分析神经放电节律和平均膜电位的变化揭示了缺陷对神经网络时空行为影响的机理.

  • 标签: 神经元网络 缺陷 通道噪声 时空斑图
  • 简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的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的1%。由于NSE是神经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标志物 神经系统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75只三月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镉(Cadmium,Cd)中毒组及维生素E加镉组.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细胞形态计量方法定性定量研究三组小鼠黑质神经的细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黑质神经结构正常;镉中毒组小鼠中脑黑质受损,黑质区神经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变性、坏死,异染色质增多边聚,核膜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此外有多处较大的软化灶形成,并有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围绕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维生素E加镉组小鼠黑质区神经轻微受损,结构接近正常组,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①黑质区神经数量未见明显减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的TH阳性反应神经.②变性及坏死神经很少.但有少数神经变性,胞核固缩、溶解,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染色质稀疏,均匀分布,核膜清晰完整,未见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丰富.③个别小鼠黑质区有初期软化灶形成,病灶较小,灶内神经组织多已坏死,残留神经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④少数小鼠黑质区有弥漫性或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淋巴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但并未形成血管套.⑤体密度、数密度、平均截面积及平均体积等形状特征参数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除体密度有差别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构证实: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慢性镉中毒小鼠黑质神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毒小鼠 保护作用 小鼠黑质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脑皮层神经特异性结合物的特性及应用条件。方法将接有荧光素FITC的肽段Tetl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进行染色,免疫双标法检测FITC-Tetl特异性标记神经能力,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量化。同时以HEK及C6细胞做为对照。结果FITC-Tetl达到一定浓度(30Ixg/mL)时能特异性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其几乎不与胶质细胞、HEK及C6细胞结合。过高(100μg/mL)或过低(10μg/mL)浓度均不利于神经标记。结论Tetl能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神经,该肽段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标记或靶向手段。

  • 标签: 大脑皮层 神经元 生物学标记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的谐波和间谐波问题是系统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关于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首先对几种电力系统谐波和间谐波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谐波检测中的早期方法、DFT算法、同步偏差削弱法等,以及间谐波检测中的自适应窗函数法、时域平衡法和两部检测法等。

  • 标签: 电力系统 谐波和间谐波问题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C57BL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应用MPTP前或后给予RFP,通过行为学观察、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F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黑质致密部(SNc)Nissl、TH、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小鼠注射MPTP后出现震颤、竖尾、竖毛、运动迟缓、步态不稳、肢体僵硬,活动明显减少,同时SNc的Nissl、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Bcl-2阳性细胞有所增多,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应用RFP后较MPTP组症状减轻,Nissl、TH、Bcl-2阳性细胞增多,而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预使用RFP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RFP对MPTP所致的PD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利福平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病 凋亡 C57BL小鼠
  • 作者: 石红鸽苏文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脊柱脊髓损伤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在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导尿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细菌计数均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导尿操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和导尿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运动神经病属老年三大疑难病症之一,随人体寿命的不断增加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该病症在近年的诊出率逐渐提升。该病症通常是由选择性累及脊髓前、细胞、脑干运动神经以及锥体束的神经变性疾病。其慢性起病,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可受遗传、免疫、神经递质生物合成酶降低以及慢性病毒感染、重金属蓄积所影响。病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萎缩、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吞咽困难,后期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现象。病症分类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又被称为渐冻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肌萎缩。现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对病症患者进行护理,为探究主要护理项目进行分析。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综合护理